隨著改發展戰略的出臺,城市智能交通未來的市場需求將持續增長,未來三年中國城市交通智能化的水平將有顯著提高。隨著國家對交通等基礎設施、智能化建設投入力度的加大,智能交通行業的發展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有專家預計到2020年國內智能交通領域的投入將達1820億元。而與智能交通緊密相連的安防行業將受益頗豐。然而,交通如何才算真正智能?
500余萬的人口,暢通寬便、高速免費的交通,清潔的空氣,超一流的森林覆蓋率,站在社會福利的頂層……對于這樣一個國家,是否有必要建設一個智能的交通和綠色的能源體系?如果有,應該如何去建?對芬蘭這樣一個北歐小國在環保、電動車以及綠色能源領域的成就,讓人耳目一新。
芬蘭從政府到企業、研究機構,認識到,電動車必將是未來的大趨勢,混合動力是個過渡性的產物,因此基于環保、節能和交通條件的改善,芬蘭目前在極力推進電動車項目。
年均交通事故死亡率為300人左右,航海死亡率為零,每日僅有3人監控交通管理中心監控整個赫爾辛基交通狀況,陸地和航海航空交通的智能化管理……芬蘭高效的交通運輸管理系統,在此次采訪過程中讓人印象深刻。
先進的終端車主管理
芬蘭地處北歐,天氣寒冷,冬天多為雪天積雪深厚,湖泊眾多橋梁道路密布。芬蘭目前汽車保有量在300萬輛以內,其中有30萬輛的VAN型車,10萬輛公交車,幾乎有300萬人有自行車或摩托車,有5000公里的自行車道路,這樣的氣候和車輛保有狀況,對于一個小國來說,還是富有挑戰性的。
但你很難在赫爾辛基街頭看到堵車、塞車。這是因為芬蘭從交通管理的智能化,由氣象、道路信息反饋連接到每個車主的終端信息系統,非常先進。
全方位去解析芬蘭的陸海空交通系統,是不可能的,但是一個車主,一輛出海的船只,它們都能夠分享芬蘭智能交通帶給的便利。利用20年豐富的道路、鐵路和航運管理經驗,芬蘭今后規劃的更多的,是交通、運輸的IT技術的應用。
主動的交通網絡管理。芬蘭的交通告別了被動管理,核心理念是主動管理,方式是自動報警和預警。芬蘭使用衛星系統進行交通控制,在每輛車上,會裝配一個類似于GPS但又不完全一樣的設備,這個設備能實時接收天氣狀況以及道路交通狀況。
至于這些信息是如何得到的?舉個例子,芬蘭城市路面安裝了道路傳感器,路面濕滑、積雪情況、車流量等,都能實時收集數據,再由管理部門將這些傳感器數據第一時間發送個車輛的接受設備。目前,這種傳感器在芬蘭路面大約有500個,而據說偌大的俄羅斯只有100個。
主動的智能化交通
赫爾辛基交通管理中心,每天只有3人監控整個城市的交通赫爾辛基交通運輸中心,在芬蘭來說,表面上是一個龐大機構,其實是一個很小的單位,但它卻和芬蘭所有有關交通運輸的機構聯系起來,以聯動機制立體化的管理,讓芬蘭的交通運輸,包括海、陸、空高效運輸,完全是“小政府,大社會”。比如,鐵路的交通管理中心,由過去的15個縮減為5至6個。
赫爾辛基交通管理中心,和中國見到的情形一樣,很多電視監控頻幕集合成一個巨大的各個交通要道路面情況,監控著赫爾辛基整個城市的交通,但這樣一個看似“龐大”的工作,其實每天只有3人監控,立體、聯動、智能化的交通,讓他們管理起來非常高效。
高質量的數字信息管理,巨大的數據庫,成天收集用戶行駛信息。比如,有一種叫ACS的設備,能夠收集車輛的移動數據,例如雨雪天司機剎車很多,但只要一剎車,就通過車輛的ABS系統將剎車數據傳遞給ACS系統里邊,而智能管理中心就會將這些數據傳遞給路面的終端用戶,給其做行駛道路的選擇。
再舉一個例子,道路交通事故發生后,為了提醒其他車輛或者為整個交通著想,道路標識會自動顯示前面交通狀況,同時在沒有攝像頭監控的情況下,也可以第一時間臨時封閉道路,同時對車速進行限制,而事故處理完了,交通標識又可以變回來。
交通設施:利用現有而不是增建
交通堵塞,出行困難,城市污染,環保競爭。全球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有的國家選擇不斷擴建公路,延伸鐵路,增加公路里程,而芬蘭選擇的,卻是盡可能地利用現有的設施和道路,而不是擴建或者說多建,改變之前只想著多建公路的想法。
當然,之所以如此,是基于芬蘭不同的交通管理理念:改變交通模式,提高智能化管理,科技先行。
赫爾辛基街頭的有軌電車,公交的主要工具
科技,智能,體現在芬蘭交通管理的方方面面。比如上文提及發的事故出現后交通標識的變化,在隧道里同樣可以。同時,隧道有一種設施,還可以監控到通行車輛的尾氣排放狀況。
另外,芬蘭交通管理中心和天氣部門都有很多合作,還有一些研究機構,比如VTT(芬蘭科技研究中心),致力于智能交通的研究。VTT智能交通研究的女負責人告訴記者,它們關于交通管理的研究,最根本的,是從用戶的角度入手考慮,從概念設計——商業模式——政府合作——公私合作等各個環節研究下來,他們的核心訴求,在于主動安全和智能交通。
在芬蘭采訪的5天里,走訪了很多機構、企業,但幾乎每個機構企業都涉及一個核心的問題,要么是直接的智能交通的規劃、管理,要么則是智能交通、交通科技的協作單位,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為芬蘭的智能交通、清潔交通而付出自己的努力。
赫爾辛基港口芬蘭高效的智能化交通、管理理念以及先進科技,對于中國這樣步入汽車社會,交通環保壓力非常大的國家,不啻具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