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日,車輛快速行駛在西中環路上,一路暢通無阻。
經過數萬名建設者8個月的努力,12月26日,備受市民關注的中環路全線通車,此舉標志著太原正式邁入立體交通時代,城市建設、經濟社會發展跨上一個新的更高的起點。
中環路主線全長48.46公里,紅線寬50米,綠線寬60米(兩側各30米),分為東中環、南中環、西中環、北中環四部分,涉及我市全部6個城區,是我市在濱河東西路之后,建設的又一條城市快速路。全程架設高架橋20.29公里,高架橋段地面復線輔路20.29公里,地面整體路段28.17公里。全線建設下穿通道16座,上跨道路、河道橋梁17座,大型互通立交工程8座,跨汾河特大異型橋1座,全線總計建設里程達104.61公里,中環路填補了我市沒有高架路的空白。
伴隨中環路建設的還有看不見的地下管線工程等其他城市基礎設施。據了解,中環路附屬工程有雨污水、供水、供氣、集中供熱、電力入地、通信等管線和綠化、公廁、交通設施等配套工程。地下管線不僅配置齊全,建設標準也有了顯著提升。管徑加大,實現了雨污水分流,各類檢查井由過去的磚砌井口全部改為混凝土澆筑。西中環布設的兩組供熱管線,管徑達到1.4米,是當前國際上口徑最粗的供熱管網,對未來我市引進熱源,進一步擴大集中供熱面積,改善大氣質量,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從今年4月底正式開工,到目前建成通車,中環路建設創造了一項新的“太原速度”,實現了“當年設計、當年開工、當年建成”的預定目標。不搞跨年度工程,是市委、市政府根據實際情況,經過精心論證后作出的科學決策。道路施工不可避免地會對市民出行造成不利影響。按照太原的氣候特點,如果工程不能當年完工,至少需要等待4個月的冬歇期。
為確保工程按期完工,中環路施工單位全部是“中”字頭央企或者國內知名的建筑企業。他們不僅有強大的人員、技術、資金實力,而且在施工力量調配上,也有一般企業達不到的能力。據了解,整個中環路建設期間,施工人員總數超過6萬名,這些施工企業利用自己全國一盤棋的優勢,從外地調入大量與企業有長期合作經歷的技術工人、熟練工人,滿足了中環路施工需要。中環路的設計方案和施工圖,也邀請了同濟大學、天津市政院、中鐵三院等國內多家知名設計單位參與,從技術上保證了工程質量。
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主人,人民群眾中蘊藏著建設一流省會城市的巨大熱情。中環路沿線各城區高度重視,以人為本,精心組織和諧拆遷工作;各有關單位顧全大局,積極配合拆遷工作;特別是我市廣大群眾,舍小家、顧大家,支持拆遷,無私奉獻,令人十分感動。中環路的建成,對完善我市城市路網格局,提升城市品位,緩解日益嚴重的交通壓力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中環路拉開了城市發展框架,對道路兩側區域的經濟發展將產生重要的帶動作用。(陳劍)全線貫通,標志著我市城市道路邁入立體交通時代。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