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去年年底,杭州主城區汽車保有量達到96萬輛。有委員就在提案中將杭州形容為一座車輪上的城市。可以說,交通擁堵,已經成為杭州繞不開的難題。
如何破解這個難題?如何讓城市的路“跑”得更加順暢一些?這是網友、市民的心愿,也是本次“兩會”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關注的熱點。
令人欣喜的是,在近日政府工作報告中,改善交通環境被列入了今年10件實事的第2位。政府的決心和代表委員們的建議,讓我們對杭州的交通有了更加美好的期待。
給公交分擔率“壓擔子”
今年,政協會議首次設置了全會建議案。在政協全體會議建議案的草案中,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概念:提高公交分擔率。
何為公交分擔率?簡單地說,就是市民出行方式中選擇公共交通的出行量占總出行量的比率。值得關注的是,這個概念也紛紛出現在了代表委員的討論中。
政協委員王景峰就在自己的提案中,給杭州公交分擔率壓了個不小的“擔子”:要實現公交分擔倍增目標。
讓市民更多地選擇公共交通,當然不是增加公交車數量這么簡單。比如,現在市民公交出行的“幸福感”就不太強。自行車道和人行車道等慢行系統被壓縮,彌漫的機動車尾氣和不安全的交通環境,也壓制了市民選擇自行車和步行的意愿。
農工黨杭州市委會就提出建議,在所有城市主干道、快速路及交通繁忙路段開辟公交專用車道,結合游步道、景觀支路等,設置更多的自行車專用道。此外,在列入世界遺產的西湖文化景觀的核心部分,實現零換乘的電動無污染雙向環線交通;嚴格限制私家車和大型旅游巴士進入核心景區,并逐步限制直至最終禁止非新能源機動車在核心景區行駛。
用經濟政策減少開車出行
在我們向市民征集建議時,有個網友就介紹了韓國緩解交通擁堵的一項政策:少開車有獎。也就是說,如果有車者自愿每周少開一天車,他的汽車就會被貼上一個專門的標簽,有了這樣的標簽,他在停車和經過某些收費站時可以享受一定的優惠。
記者搜索了一下,除了韓國之外,法國、英國等很多國家也有類似用經濟政策減少開車出行的政策。政協委員闕云霞也在自己的提案中給杭州開出了兩個類似“方子”——
第一個方子是,建一個城市交通出行計劃的咨詢網站,各班次的汽車、火車、地鐵、輪船,以及公共自行車停放、停車場地點,還有各時段各地段的實時和預估交通擁堵狀況播報等等訊息都可以一網打盡。
更重要的是,當使用者輸入出發地和目的地時,網站可以顯示各種出行方案的大致時間,以及其費用。比如,選擇公交車和公共自行車的費用大致多少,耗時在同等交通情況下會是多少,而相對的自駕車的出行成本估計有多少(以耗油和停車計費等來計算),以這種直白易懂的方式讓使用者了解相關出行成本信息,對不同方案進行對比,然后作出最合理的出行選擇。
第二個方子是,運用碳排放交易機制對公交系統進行財政支持:碳排放交易機制需要專款專用,充分發揮其財政作用,比如可以用作公交汽車和今后地鐵的票價補貼,讓放棄自駕車權利的市民能夠得到公共交通使用上的補貼,鼓勵更多市民作出更理性的出行選擇。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