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車載導航走過了艱辛的一年,廠商們在趨向飽和的市場環境中掙扎,尋找各自的方式盈利。銷售方向,有的走電商之路、線上交易,有的與4S店合作,或寄希望于前裝“領情”,有的則開始在產品研發方面做加減法,如加裝雷達電子預警儀,或推出無碟機,還有一些,想要通過軟件做服務,提供各類方案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而這些探索與轉型,是否能夠帶來新鮮空氣,令車載導航找到三重門外的光明呢?
一重:銷售之變只是緩兵之計
當天貓涉足傳統家具和汽車行業時,車載導航也趁勢進入電商潮流。路暢安導航在天貓汽車節和天貓雙十一取得了不錯的業績,許多廠家包括一些經銷商也紛紛走上電商之路,籌備自己的旗艦店、專營店,希望借助電商新潮爭奪市場。天貓搜索“車載導航”顯示相關產品近1000款,在線下市場前景堪憂以及雙十一電商誘惑雙重作用下,2014年將有更多廠商涌入電商,走上線上銷售道路。
可天貓就能解救車載導航面臨的困境了嗎?未必。
盡管當下是一個互聯網為王的時代,但并不是所有用“互聯網思維”改造的產品或銷售模式都能得到消費者的青睞。雕爺的牛腩、黃太吉煎餅都只不過是看客多圖個熱鬧。傳統產業走上電商是大趨勢,但電商卻是大家共有的資源,不是某家企業特有的優勢。車載導航的銷量與汽車的銷量成正相關關系,消費者數量也相對固定。如果把整個車載導航市場比作是一個蛋糕,蛋糕大小已經確定了,分的人多了每個人的分量就少了。至于希望參與前裝市場的路也類似,都只是一時的緩兵之計,一旦大家紛紛涌入這個市場,就又成了一片廝殺的紅海。
小米CEO雷軍說小米模式是可以廣泛復制的。銷售被復制要想獲利就得在產品上有優勢。不論是天貓銷售還是微信銷售,當模式面臨大量復制時,競爭力終究需要在產品上體現出來。
二重:變產品打造優勢底牌
有了新的銷售環節,只能帶來渠道的順暢,而產品本身的功能和品質,才是盈利的底牌。
導航最重要的無非是地圖,然而車載導航WINCE系統地圖更新慢,會出現給用戶帶錯路的情況。至于安卓系統的車載導航,因為智能手機的普及,百度地圖、高德地圖等免費,也使得原有的車機地圖不再具有優勢喪失部分消費者。加上汽車廠商對中控的壟斷,后裝的車載導航市場能夠分到的市場份額變得越來越狹窄。
不可否認,在智能手機夾擊時,車載導航還可以在多屏互動中繼續走一段路程,但手機與車機功能的重復,怎么都給用戶一種浪費的感覺。那么如何應對這種被手機與前裝市場夾擊的困境呢?改造產品在所難免。
常見的產品改造和創造,大概能夠分為加法類型和減法類型。
加法類型無非是追求功能齊全、一本萬利。當手機可以替代車機的時候,添加手機不能實現的功能也不失為一種方法。如車載導航上配有電子預警儀,而新交規的出臺也為電子預警儀的未來帶來了有利條件。但是,做加法很忌諱陷入盲目境地,應添加消費者真實需要的,而非一些如新聞股票之類的雞肋功能。
減法類型就是人們常說的做精做細,體現出主打功能的優勢,與同類產品形成差異化。另一個就是找到分眾市場,做小部分消費者需要的產品,如無碟機滿足的少部分年輕人追求個性的需求。
無論是加法還是減法,出發點都是為了突出產品優勢,爭取已有市場份額,但這些畢竟都沒有開拓新市場來得痛快。要做到產品的完全創新,對于研發者來講也具有太高的難度,而開拓新市場反而是相對容易的微創新。其實,新市場也并非完全不與紅海市場重疊,而是部分功能正好挈中新用戶群體的需求,從而帶來新的消費群體。比如車載導航的語音服務項目,可開發的功能和空間還很大。
當然,一個企業肯定不能簡單靠產品來盈利,還必須有配套的盈利模式。而盈利模式如何帶來用戶粘性,也將成為車載導航未來需要探索的方向。
三重:變模式增加用戶黏性
生物學里有個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概念,就穩定性而言,食物鏈比食物網要脆弱得多,更容易受到沖擊被破壞。企業的產業也有產品線跟產業鏈。如果把單一的產品線比作是食物鏈,那么產業鏈就相當于食物網。
深圳的汽車電子廠商大多是通過單一產品獲取盈利的。一般的車載導航企業基本上除了做車載導航還是車載導航,有的旗下會有多款產品,但基本的盈利都是從導航產品而來。如果車載導航銷量不好不盈利,那么整個企業就會呼吸困難。2014車載導航廠商們如果還僅僅寄托于單一車機的銷售來盈利,被顛覆的危險系數將增大。微信在移動互聯端一枝獨秀,可仔細研究會發現騰訊并沒有在移動端占到優勢,比不上百度布局的14個小伙伴。車載導航盈利也應該有產業鏈為依托增加用戶粘性。
目前的汽車后市場有關車載導航的盈利有“車機+安裝服務”、有“軟件+硬件”、有“軟件+服務”……不管是哪一種盈利模式,能夠增加用戶粘性才是王道。2014會不會產生新的盈利模式呢?比如利用電商銷售產品,給車主、經銷商、方案商制定返利模式,再通過呼叫中心、車聯網服務來增加用戶粘性,打造一個產業生態圈。關于這些盈利模式都是見仁見智,且看廠商們如何去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案了。
2013年的車載導航市場基調確實有點深沉,2014年將駛向哪一站還將等待靜觀。但不管如何,只要市場在變,車載導航就必須隨之創新。變化是唯一不變的事,而后市場企業是選擇從哪一環動刀雕琢,就看你如何設定目的地了。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