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小小的科技公司一直在嘗試利用智能手機將消費者的上網活動與現實世界的所作所為聯系在一起。無疑,Google它做到了。利用其自身龐大的用戶信息攝取用戶地理位置,不斷跟蹤用戶。Google向廣告客戶稱它已經能做到這一點,其中涉及跟蹤消費者智能手機的地理位置。據廣告代理公司高管稱,Google在測試一項服務,利用智能手機位置數據了解消費者逛商店的時間,在向消費者提供移動搜索服務時考慮這一因素,提高搜索廣告的相關度。
Google未就此置評
例如,如果消費者在Google移動搜索服務中搜索關鍵字“螺絲刀”,附近的五金工具商店會購買向該用戶發布的廣告。通過結合用戶的位置數據及其商店數據庫,Google可以了解用戶是否到發布廣告的商店購物。Google這項服務的基礎是用戶開啟智能手機上的地理位置服務。
隱私保護機構電子前沿基金會(ElectronicFrontierFoundation)員工丹·奧爾巴赫(DanAuerbach)說,在選擇開啟“位置服務”時,消費者可能沒有意識到,他們會受到不間斷的跟蹤,“這類應用向消費者披露的信息不充分,我認為消費者預期和應用實際‘操作’之間存在差距”。
Google要對Android用戶的地理位置進行跟蹤是最為容易的,因為Android內置有位置跟蹤功能。一旦用戶開啟位置服務,Google就會在可能的情況下不間斷地收集用戶的地理位置數據。市場研究公司eMarketer的數據顯示,Android是美國第一大移動操作系統,市場份額為45.9%。20.3%的美國人口使用Android智能手機。
Google可以通過地圖應用不間斷地跟蹤iPhone用戶位置。eMarketer稱,iOS美國市場份額為38.3%,是僅次于Android的美國第二大移動操作系統。近17%的美國人口使用iPhone。即使iPhone用戶不使用一款應用,應用也可能在后臺運行。盡管消費者可能沒有意識到,但應用在繼續運行。Google的移動搜索服務即使在后臺運行,也會繼續收集消費者的地理位置信息。這些信息可以用來判斷消費者是否到一家商店購物,以及購物是否與在應用中進行的搜索有關。
多年來,Google一直在收集消費者的地理位置數據。目前,Google將地理位置數據用于判斷消費者是否到一家商店購物,向廣告客戶宣揚其移動廣告的效果。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