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視頻監控高清化時代已到來
2010年,視頻監控產業進入“高清元年”,各地高清監控項目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2011年,武漢市城市視頻監控系統項目建設完成市級高清監控點5000個,后續仍將建設高清監控點2萬個;2012年,泉州開始投資建設8000個高清監控點,長沙開始投資建設30000個高清監控點,廣東公安廳啟動“慧眼工程”擬于2012年至2014年期間在全省范圍建設96萬個高清監控點。
高清監控市場的快速啟動,直接推動了高清監控產品的完善和技術的升級,各大監控廠家針對不斷變化的用戶需求,在不同的技術發展階段推出了不同的高清監控解決方案,大致可以分為三代。
(一)第一代高清監控系統
2000年,監控產品數字化進程加速,業內對“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監控技術發展趨勢逐步達成共識,然而,網絡攝像機卻一直由于圖像質量、延時、價格等各種因素難以被市場所接受,直到2006年第一代高清監控系統出現,這種局面才有所轉變。
第一代高清監控系統,主要由“百萬像素”攝像機和視頻管理軟件組成,適用于中小規模監控場所。較傳統模擬監控系統而言,第一代高清監控系統圖像更加清晰,覆蓋面更廣,相同監視區域可以替代原有多個固定點攝像機或全方位攝像機。
雖然具備一定優勢,但第一代高清監控系統是針對中小監控場所開發,能接入的高清視頻路數有限,在傳輸、存儲、顯示、控制等相關環節也沒有能形成完整解決方案,更無法滿足高速公路、平安城市等大型專業監控系統的視頻接入需求。即使對于中小規模的監控場所來說,雖然圖像質量有所提高,但也沒有產生質的飛躍,而且成本也居高不下,因此,第一代高清監控系統在國內市場一直難以打開局面。
雖說市場推廣初期未被市場接受,難以大規模應用,但第一代高清監控系統的推出,為“高清監控”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推動了業內對于“高清監控”的關注,為后續“高清監控”的蓬勃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二)第二代高清監控系統
第二代高清監控系統隨著高清IPC、高清編解碼器、高清光端機、NVR、IPSAN等設備的日趨成熟和高清監控市場的快速啟動應運而生。
2009年,公安部先后發布對圖像清晰度提出更高要求的《闖紅燈自動記錄系統通用技術條件》、《公路車輛智能監測記錄系統通用技術條件》、《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圖像取證技術規范》、《機動車號牌圖像自動識別技術規范》等一系列標準。同年12月,江蘇省公安廳啟動“320項目”,該項目計劃在江蘇全省范圍內打造一個道路監控網,全省各地市內道路每3公里建立一個對車輛監控的抓拍點,其它的道路每20公里建立一個監控抓拍點,該項目前端設備將投資9.54億,整個項目投資近20億以上。
該項目在設備入圍階段,對前端攝像機做出了最低200萬像素的要求,消息一經傳出,在業內掀起軒然大波,各大監控廠商爭相推出針對公安需求的各類高清監控解決方案,經過一段時間的整合、完善,逐步形成了能夠滿足大型監控系統需求的第二代高清監控系統。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