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C技術在國外已有近30年的發展歷史,自從挪威在1987年第一次把ETC從實驗室應用到實際工程項目,近二十多年來,世界各國的政府和企業都非常重視ETC技術,紛紛研發并采用ETC系統,以取代原來的人工或半人工收費方式。美國、歐洲、日本等許多國家和地區針對不停車收費系統中的研發技術、工程實施、標準規范進行了深入研究,其電子收費系統已經局部聯網并逐步形成規模效益,并向國際標準化組織提交了有關不停車收費標準的草案,獲得了較廣泛的廠商支持。
l)美國
美國是世界上擁有高速公路最多的國家,擁有8.8萬公里的高速公路,約占世界高速公路總里程的一半,連接了所有5萬人以上的城市。在這種情況下,電子不停車收費方式己經成為美國各州解決道路堵塞、回收公路投資和養護費用的高效率手段。紐約等地區采用的E一ZPass系統是美國國內最著名的聯網運行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它是由七個運輸代理商組成的委員會(E一ZPassInieragencyGrouP)組織建立的,用于紐約大部分隧道、橋梁以及高速公路中的收費站。1997年7月,“E一Zpass”工程的最終運行方案開始付諸實施和運行。從E一ass系統開通起,ETC的交易量持續增長,截止1998年12月,僅經過1年半的時間,共計23條專用ETC車道的電子不停車收費網絡就承擔了整個月平均交易量的43%,高峰時段甚至達到55%,60%。網絡化運行的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效益和吸引力充分體現出來。E一ZPass系統采用了專用車道、混合車道兩種模式,都有收費員值班。
2)澳大利亞
在澳大利亞,自由流電子收費系統被譽為世界上最先進的電子收費系統之一,于2000年12月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市投入使用。它全長22公里,包括普通道路、隧道和一座橫跨Yexra河的33米高的大橋,繞墨爾本中央商務區(CBD)而過,與主要海港、鐵路、航空港相連接。公路路段包括兩條三車道隧道和一條從4車道拓寬為8車道的Tun田刀arine高速公路。在這條高速公路的某些路段上設有專用公交車道和出租車道以連接現有的MOnash和Westgate高速公路,末端終止于中央商務區的外沿。整條高速公路上共有9個收費點(ToilingPoints,TP),每個收費點由最多4個獨立門架構成,用于安裝符合歐洲標準的DSRC系統,立體空間的車輛檢測和分型(VehideDetectionandClassification,VDC)設備,一組車輛識別攝像機和相配套的低影響照明系統。
3)其它國家
除了美國、澳大利亞以外,其它國家也開始ETC的全面開發和研發,如加拿大,為解決原來經過多倫多市的401號公路因交通擁擠而新建的407公路,采用了世界最先進的全自動收費系統后,大大的改善了通行情況,緩解了該地區的交通緊張局面。韓國由建設交通部牽頭制定了全面的rrs框架結構和發展計劃,新加坡己經在全國開始推行不停車電子收費。世界各國紛紛開展ETC的研究和開發,除了解決交通問題的原因之外,另一個重要的出發點則是ETC將成為繼軍事應用之后高新技術最大的應用市場。這就不難解釋為什么發達國家在ETc領域投入如此巨大的人力和財力。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