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由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承擔的“數字亞運”項目“廣州市亞運公共交通管理輔助決策支持系統”成果在成功運行一年后,順利通過了廣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組織的項目最終驗收。
本項目是院高技術局、科信局共同簽署的“數字亞運”框架協議下的具體行動項目之一,項目受到廣州市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自動化所于2010年初到3月底開始項目前期調研。4月初開始系統研發,并得到廣州交通信息化建設投資營運有限公司的密切合作。廣州亞運會前夕,該項目創新研發的重大成果“廣州市亞運公共交通平行管理系統”(以下簡稱PtMS)在廣州市交通信息指揮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為保障亞運會期間廣州市公共交通的暢通提供了智能化管控和服務。2010年12月,PtMS繼續為亞殘運會期間的廣州市公共交通保駕護航。2011年上半年,PtMS被順利改造,并繼續為廣州市日常公共交通管理與控制服務。
本項目在亞運會之前就建立起亞運人工交通系統,涉及243個路段,76個交叉口,320個場所,10萬-100萬人工人口,750-2000公交車輛等的規模。并完成了對亞運交通組織實施方案的定量化評估,事前為交通管理者提供了詳實、可靠的評估分析報告、決策支持和三維演示,提高了交通管理決策的科學化水平。本項目成果在亞(殘)運交通疏散和應急處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亞(殘)運期間交通暢通、安全、高效、可靠運行的重要保障。
PtMS中的“公共交通調度模塊”首次實現了公交車站人流數據的實時檢測、車流和路況數據的實時自動檢測和分析報警功能,代替了管理者人眼的判斷功能,提高了交通管理效率和可靠性;基于雙閉環平行控制原理,不斷優化亞運公交專線管理和亞運公交區域管理,為亞運期間觀眾和市民來往主要場館提供及時、可靠的公共交通保障。“出租車管理模塊”基于雙閉環平行控制原理,能夠動態預測客流,科學地制定、評估和優化各種情況下的誘導方案,實時地為司機提供乘客和路況信息,減少空車找乘客時間,為乘客提供出租車信息,減少乘客找出租車的時間。另外,還為天河體育中心等場館開發優于傳統信息系統和仿真系統的人工系統,實現了幾種管理方案在同一種管理指標體系下的優劣比較,一種管理方案在不同管理指標體系下的優劣比較。亞運網站,為交通出行者提供重要的交通信息服務的同時,還提供亞運人工交通系統產生的交通誘導信息,它和交通行政管理部門內部的智能交通系統一起,共同實現交通中人、車、路在不同時間、空間環境的自適應協同。
亞運會之后,為保證項目成果能夠繼續為廣州市公共交通服務,自動化所在按照廣州交委的需要,新增添三項功能,包括:(1)將車流檢測應用到高速路口和快速路口的排隊長度和密度的自動檢測和自動報警,從而降低了交通管理人員的工作強度,縮短了對路口擁堵的響應時間。極大地減輕和監控中心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被用戶稱為“一種新的管理方式”;(2)主干道視頻的監控。將30多路監控視頻全部換成主干道,并和廣州交委現有的實時分析系統結合起來,利用視頻分析車流和人流結果,對實時分析系統顯示的數據進行校正。為出租車、私家車等的誘導功能提供數據基礎;(3)覆蓋廣州BRT通道內的主要線路、站臺的視頻分析。實時檢測站臺的飽和程度,超過一定程度時自動報警,提示采取空車切入等措施。基于平行系統提供BRT車輛的動態調度、駕駛員的排班動態優化,及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等功能,初步實現了從自動化管理到智能化管理的跨越。
PtMS技術成果在實際應用中不斷深化和推廣,實現了公共交通管理從憑借經驗制訂、靠信息化系統和人力執行,提升到靠科學化制定、智能化系統執行的新水平,進一步挖掘現有交通基礎設施的潛能,為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和大型活動疏散提供了可靠保障,為構建“低碳廣州、智慧廣州、幸福廣州”做出實質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