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京華時報》報“社區調查”欄目刊發了《顯示屏報路況反應有點慢》一文,指出北京路面上的“交通流量誘導屏”準確性不夠。報道刊發后,引發了廣泛關注,相關專家和政協委員也對誘導屏的準確性問題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幫助有關部門解決此問題。
建言
市交管局原副局長 段里仁
“北京的誘導屏通過紅黃綠三種顏色作為提示,姑且稱之為‘紅黃綠’,反而很容易引起道路擁堵”
紅黃綠提示反易引發擁堵
市交管局原副局長、交通專家段里仁說,多年來,關于交通誘導屏的調查研究,他一直十分關注。他表示,根據長期調查,對于大部分司機來說,室外交通誘導屏的安裝對其出行起到了一定幫助。
對于交通誘導屏的準確性,他表示,由于發展時間較歐洲晚,且應用中配合手段單一,準確性并不很高。段里仁說,正如大家所見到的,北京的誘導屏通過紅黃綠三種顏色作為提示,姑且稱之為“紅黃綠”。反而很容易引起道路擁堵。比如,一條道路本來是暢通的,誘導屏顯示了出來,司機看到后,就都會向這一條路行駛,造成“綠變紅”。而且,駛入此路段的司機,認為誘導屏出錯了。
在誘導屏方面做得比較先進的國家,都是在屏幕上使用顏色和數字相結合的形式。紅黃綠提示的路況是模糊的,所提示的是前方區域的大體路況信息,給司機提供的是“參考”,而不是“指示”。數字可以告知司機前方路段的預計行駛速度,這種提示更加具體。日本、英國的誘導屏都是數字和紅黃綠相結合,且是前瞻性的預測性提示。
他表示,北京的誘導屏在國際上來講不夠先進,誘導屏的發展比歐洲晚5年,“只有與其他手段配合,才能揚長避短,服務居民出行”。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