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智能交通”中的信號系統、流量采集系統和誘導系統數據可以共享協同作戰。未來市民出行將更加便利。
數據共享協調作戰“拿我們一個人的身體功能來打比方,流量采集就相當于我們的眼睛,信號控制相當于手,誘導發布系統就相當于我們的嘴。”對于“智能交通”中的專有術語,交警支隊科技科民警王健這樣形容。
在煙臺建立“智能交通系統”之前,電子警察、信號燈、誘導屏等設備大都是“單兵作戰”,不僅浪費了大量資源,而且數據得不到共享。有了系統集成平臺之后,就相當于有了一個“大腦”,這樣就可以令“手”、“嘴”、“眼睛”等器官協調起來。
王健介紹說,通過設置在路段的流量采集設備,輔助以路口的監控設備和信號控制系統本身的流量采集,對市區路網的通行狀況做出暢通、輕微擁堵等判斷,反饋給信號控制系統,啟動相應的控制戰略。比方說在暢通的狀態下可以啟動綠波放行,當出現擁堵時啟動擁堵戰略控制,對市區的交通流采用快出緩進、加大信號周期等控制策略,同時將采集到的路況信息實時發布到室外交通誘導屏,也叫可變信息情報板,引導交通參與者選擇合適的道路通行。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