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青島市迎來節后首個交通早高峰,記者采訪發現,市交警支隊首次非現場實時對信號燈做微調,大部分路段并未出現“癱瘓式”擁堵。另據悉,昨天下午,市交警支隊秩序處還就此前本報報道的八路口微手術的情況作了說明,其中兩個已經實施手術的路口,其通行效率較節前提高了30%以上。
多數道路總體順暢
往年每逢“十一”黃金周后,市區交通都會來一次“黏糊”的早高峰:交警部門嚴陣以待,全員出動,提前上崗,市民們更是如臨大敵,提前規劃,早早出發。早高峰往往來得比較早,卻走得比較晚,早上6時30分市區大部分路段便開始出現擁堵,至8時左右全城會進入“黏糊狀態”,部分區域的交通甚至到了“癱瘓”的地步,至9時30分,部分路段還依然擁堵不堪,在市區,從東到西,由北到南,短短十幾公里的路途,在這個早高峰往往需要兩個多小時的行程。
今年“十一”黃金周后的首個交通早高峰則一改常態,除了個別路段因事故導致交通擁堵外,市區絕大部分道路都是“流動的”,并未出現“癱瘓式”擁堵。昨天早高峰期間,膠寧高架路東向西海信橋附近位置出現了三車刮蹭事故,導致東向西海信橋以東路段出現車輛積壓的情況,其他路段則總體順暢,沒有出現交通疙瘩。香港中路在早7時30分以前東向西車流密集,7時30分之后西向東車流量較大,沒有出現擁堵。福州路、山東路均一改往年同期“停車場”的形象,變得一路暢通。早8時30分以后,市區大部分路段都進入了平峰時段,總體交通變得比較順暢。
“微手術”路段效率提30%
在9月底,本報曾報道,繼山東路三大路口實施“緩堵微手術”后,市區的其他八個路段和路口也將實施“緩堵微手術”。昨天下午,市交警支隊秩序處副處長閻冰告訴記者,八個路段中的兩個路段在國慶節期間已經實施了“微手術”,這兩個路段分別為:銀川西路加油站附近路段,微手術的內容包括拓展挪移中央隔離護欄,增加左轉車道,增設信號燈等;寧夏路燕兒島路路口,包括增加燕兒島路左轉車道,增設右轉信號,延伸左轉車道長度等。
記者通過統計數據發現,在“微手術”實施前,9月30日下午4時30分,銀川西路寧德路至動漫產業園西向東的通行速度平均為30公里/小時,昨天同一時間點,該路段的平均速度提至40公里/小時。寧夏路燕兒島路段下橋方向的通行速度從節前的平均33公里/小時,提升至昨天的43公里/小時,最高時達66公里/小時。總體而言,兩路段的通行效率均提升了30%以上。“這兩大路段是膠寧高架路西向東的主要出口,它們的通行效率提升了,膠寧高架路西向東的通行效率自然也會大幅提升。”閻冰說。
實時管控通行情況
此外,昨天,市交警支隊智能系統小組的工作人員還對早高峰期間的各路段通行情況作了實時管控,主要措施就是實時調整各路段信號燈的放行時間。記者了解到,這也是市交警支隊首次非現場實時對信號燈做微調。昨天微調的道路包括銀川西路沿線、福州路沿線、香港路沿線等,信號燈配時的調控依據是沿途高清探頭所顯示的道路交通畫面,配時調整后的交通效果,也能立刻在監控畫面上顯示出來。
記者了解到,智能交通管理服務系統能夠根據道路上的車流量自動調整各信號燈的配時,人工調整則起輔助和補充的作用。今后,這種智能配時和人工配時將綜合運用于市區交通的非現場疏導指揮。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