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路內停車簡介
路內停車是城市中常見的一種停車方式,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區域,設置路內停車可以提供大量的停車泊位,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停車難的問題。但是路內停車會對路段上的交通流產生負面影響,如停放車輛的駛入、駛出對路段交通流造成干擾,導致延誤,易引起交通事故和阻塞等等。不合理的內停車還會使其成為交通瓶頸、事故多發以及交通的擁堵源。
道路空間不僅是路內停車的停放空間,是車輛進出的通道。在機非混合車道,車輛停放還會干擾非機動車通行,造成更多的后續車輛急于利用對向車道通過。而車輛駛出泊位時,同樣會對同向和相鄰車道行駛車輛產生阻滯影響。
2問題及解決方法
我國現在路內停車存在的最主要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①路內停車泊位利用率不高。我國城市路內停車平均停放時間普遍過長,泊位的周轉率低路內停車資源被過度利用,而與之對應的路外停車場多數處于不飽和狀態,有限的停車資源利用不均衡。
②路內違法停車現象嚴重。違法停車占用了大量的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侵占了非機動車行人的通行空間,對動態交通造成影響,也帶來較大的安全隱患。
③路內停車管理手段落后。路內停車管理主要以人工為主,容易產生亂收費等問題,技術上的落后還導致難以實施控制路內停車時間的管理政策。
④缺乏路內停車誘導設施路內停車標志標線設置不合理或過于簡單,不能有效提供路內停車的相關信息,缺乏引導停車者尋找允許路內停車地點的手段。
因路內停車較為方便,駕駛人一般會將路內停車作為首選,而路內停車泊位的存在實際上是為了服務于短時停車,而因我國機動車增長速度過快,停車泊位的數量遠遠無法滿足實際的需求,因此現在很多路內泊位被用于彌補此項不足。
大量的違規停車行為的存在也給交通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如圖所示,車的停靠形式和方向并沒有統一,這主要是由停車誘導設施缺乏造成的。地面標線不清,沒有指示標志,駕駛員無法得知正確的停車方式,造成車輛停放的混亂,這樣極容易在泊位車輛流動高峰期引起堵塞,從而造成交通的混亂和時間的浪費。
對此,我們應該對路邊停車引導設施進行統一配備,確保駕駛人能夠知曉正確的停放方式。而且為有效引導規范駕駛人的駕駛行為及調控機動車交通流量和流向設置齊全完整和系統性的停車管理交通指示標志標線對引導規范駕駛人的停車行為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對于明知故犯的駕駛人,應加大處罰力度,對違法停放的車輛上無駕駛人或駕駛人不在現場的通過粘貼違法通知書,進行照相取證后錄入交通違法信息管理系統并予以處罰。
同時,在許多城市,靜態停車管理亟待法制化和規范化,許多道路路內停車收費混亂,不同道路收費標準不統一,且停車泊位劃分不合理,都導致路內停車不規范,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城市道路的擁擠。不少城市都通過政策或相關技術等方法對路內停車進行規范,進一步完善城市智能交通的靜態管理。
以長春為例,2012年元旦前夕,吉林省長春市市政公用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安局交警支隊聯合召開了路內停車泊位經營權轉讓新聞發布會,宣布該市靜態停車管理步入法制化、規范化軌道,以往停車收費混亂的局面將一去不復返。為解決這些問題,長春市明確規定停車管理主管部門為市政公用局,實施公開競拍收費權的市場經營模式,并由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交警支隊協助定價、施劃泊位。停車泊位經營權轉讓后,原有的收費公司和人員將退出歷史舞臺。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將在停車泊位處設置收費標牌,收費員將持證上崗,規范收費,使停車收費步入法制化、規范化的軌道。
3路內停車對交通流延誤影響分析
設置路內停車之后,機動車流受摩擦和阻滯干擾而引起的總延誤包括減速延誤、跟馳延誤和加速延誤三部分組成。延誤模型在平峰期與高峰期有所不同。
在平峰期,因車流量較小,交通流應被看成離散流。對于交通流為離散流情況下,設路段上1h的總延誤為D_t,離散流下單車的跟馳延誤為d_間,則研究路內停車帶影響區域1h的離散流總延誤為:
其中,λi和μi分別為車輛的到達率和離開率,ddi和dai分別為車輛的加速延誤和減速延誤;t間為單位統計時間(取1h);d間i為單位時間內跟馳延誤。
在高峰期,交通流量較大時,交通流應被看成連續流,此時1h的總延誤為:
其中,ddi和dai分別為車輛的減速延誤和加速延誤,Nm間i為單位統計時間擁擠車輛數;D間i為單位時間內跟馳延誤。
減速延誤和加速延誤的計算公式分別為:
其中,v_f為車輛正常行駛速度,v_b為路內停車帶的跟馳速度,a'為車輛平均減速度。v_e為車輛加速行駛最終速度,a為車輛平均加速度。
路邊停車會占用一定長度和寬度的道路,使可利用的車道數減少,同時車輛停放后的側向凈寬也會影響車輛正常行駛。另外車輛進出泊位對路段交通流產生干擾,使車速降低,產生延誤。這些影響都會造成路段通行能力的降低。
結合延誤模型及現狀,可以對路邊停車進行科學的設計和管理,以保證和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針對延誤問題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優化:
(1)規范停車行為,減少車輛進出泊位所需的總時間;
(2)盡可能采用平行式停放方式,以減少占用道路有效寬度,增大側向凈寬;
(3)盡量設置港灣式停車帶,以減少車輛在行駛過程中減速或停車次數,從而減少行程時問;
(4)加強交通管理,減少路邊違章停車,以減少對動態交通的干擾。
4結語
隨著城市化和機動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城市交通需求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增長,交通供需矛盾導致交通擁堵日益突出。因為種種原因,路內停車現象在各大城市非常普遍,并將在一段時期內一直存在。應該看到路內停車能夠豐富城市靜態管理,一定程度上緩解交通壓力和城市泊位不足的現狀,但同時,還有諸如延誤問題、泊位管理和收費等問題亟待解決。應當結合車輛管控與路內泊位的管理形成全面的智能管理系統,同時出臺相應的政策積極建立良好的收費、管理機制,讓路內停車的優勢進一步發揮,促進城市道路交通有序、健康的發展。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