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在滬杭、杭浦、杭甬、乍嘉蘇等高速公路上,每天因春困引發的各種場面離奇的追尾、擦碰事故就有十多起。
"往常,高速公路晚上事故多,白天事故少;可這些天,事故量剛好倒過來。"在省高速交警相關負責人看來,春困是春季交通事故的"一大殺手",因為它使駕駛員應變能力下降,反應遲鈍,常會出現判斷失誤,實在輕視不得。
一個瞌睡,損失8萬
3月18日下午,張某駕駛大貨車從杭州余杭區崇賢鎮出發,運送一批螺紋鋼到臨安新建國稅大廈工地。由于中午忙著裝貨,沒顧得上休息,不過,從南莊兜上高速到臨安互通下高速,也就70多公里路,"個把小時就開到了,"張某說。
一路上還算順利,過了青山湖出口,張某覺得有些困乏,"下一個出口就要到了,撐一撐吧。"想到這些,哈欠連連的張某踩著油門繼續往前開。
下午3時30分,一個報警電話打到杭州高速交警指揮中心,杭徽高速臨安收費站下匝道發生一起貨車翻車事故。交警迅速趕往事故現場,發現一輛杭州牌照重型貨車與邊護欄猛烈碰撞后,仰翻在路基外,車上貨物散落一地,而駕駛員正是張某。
事故現場的兩個情況引起了民警的注意,一是現場沒有很明顯的剎車痕跡;二是貨車核載35噸,實載44噸。張某被死死卡在駕駛室內,所幸只受了點皮外傷。不過這次車禍讓他悔青了腸子--因為一個瞌睡,貨物損毀超過8萬元。
【交警提醒】立春后,大多數人都會有春困現象。一般情況下,午飯過后人容易出現春困狀況,應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駕駛時間,可以先休息個把小時再上路,也可以和其他人換著開。
開車的時候,如果車廂密閉,空氣無法流通,時間一長會有輕微的缺氧現象,司機要經常開窗通風,保持車內空氣清新,提高注意力。
慢速行駛,危險倍增
這是一起少見的交通事故:3月18日凌晨1時20分,沈海高速寧波姜山收費站附近,一輛"龜速"行駛的重型集裝箱半掛車,刮擦了另一輛同樣低速行駛的重型廂式貨車,致使兩車受損,散落物嚴重影響高速交通。
交警介紹,雙方駕駛人有著一些共同點:言辭吞吞吐吐,眼神迷迷糊糊,回答詢問時都要醞釀幾秒鐘。在被問及當時的行車速度時,都顯得有點緊張。其中,貨車司機以貨物易損易碎為由解釋自己時速不快,基本保持每小時50碼。而集裝箱車駕駛員也以自己空車無需趕路為由,模糊記得不到每小時50碼。
"事實上,兩人在事發時幾乎都睡著了。"民警根據現場形態和剎車碰撞痕跡,斷定兩車皆屬違法低速駕駛。
【交警提醒】《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七十八條第一款規定,在高速公路上正常情況下不得以低于規定最低時速行駛。該《條例》還規定,不得連續駕駛機動車超過4小時未停車休息或者停車休息時間少于20分鐘。
有些司機以為瞌睡時放慢車速會保證車輛安全,可在高速公路上,這恰恰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舉動,因為突然降速或速差較大,容易造成嚴重的追尾事故。
晴天事故,多過雨天
3月14日下午1時許,艷陽高照。楊某駕駛上海牌照的大眾越野車從諸永高速三王殿隧道出來約100米,追尾碰撞了前方同車道上一輛由蔣某駕駛的金華牌照小轎車,金華牌照小轎車上一名乘客頭部受傷,兩車嚴重損壞。
交警趕到現場后,背起傷員往救護車上跑。楊某和蔣某均感覺不適,好在經醫院檢查沒有受傷。
"我發現前車的時候,只有五六米了,根本來不及踩剎車。"楊某對交警說,他連續駕車4個多小時,事發時非常疲勞,直想打瞌睡。
【交警提醒】據統計,去年3至4月,臺州境內高速公路發生的事故,雨天約250起,晴天約860起。這意味著,晴天發生的事故數量約為雨天事故的3倍。
交警吳峰緯介紹,每年春季,由于受人體生理因素影響,往往是疲勞駕駛的高發期,時間段往往是在晴朗天氣的12時至16時之間。"司機朋友在這個季節出行,一定要保證足夠的睡眠。同時,科學安排行車時間,注意勞逸結合。"吳峰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