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公安部舉辦全國公安機關規范執法視頻演示培訓會,針對民警在現場執法中遇到問題應當如何規范處置,進行視頻培訓。培訓會通過視頻系統一直開到公安基層所隊,全國公安機關除值班備勤外的全體民警參加培訓會。本次培訓主要圍繞刑事、治安、交警等警種在現場執法時遇到的具體問題,向全國民警統一視頻演示了執法規范與標準。
規范指出,民警執法時,面對群眾圍觀拍攝,在拍攝不影響正常執法的情況下,民警不得強行干涉,要習慣在“鏡頭”下執法,自覺接受群眾監督。
媒體評論,這一舉措,對推進公安機關乃至各行政執法部門執法規范化和透明化是一大進步,也是我國法制建設的一大進步。
其實,相對其他部門(比如城管)的現場執法,交警部門的現場執法要規范、文明多了。這一點,是群眾公認的。
眾所周知,公務執法,往往會引起群眾圍觀和拍攝,尤其是城管和交警執法。在執法過程中,任何一個小問題,都容易引起放大和炒作,尤其是在“自媒體”和“朋友圈”發達的今天。因此,有些部門在公務執法時,群眾現場拍攝是不允許的,甚至是被制止的。
其實,圍觀群眾現場拍攝,是對公正執法的一種監督。一方面警察執法要規范,讓老百姓在面對執法時感受到公平公正和尊重,另一方面群眾圍觀和拍攝,對執法者來說,也是一次現身說“法”,提高老百姓法律意識的機會。因此,在不影響正常執法的情況下,群眾圍觀和拍攝,不見得就是一件壞事。有時,群眾不經意間拍攝和提供的視頻或照片,甚至能夠成為某些意外事件的“證據”。有時警察破案或追緝肇事逃逸者時還需要尋找和公開征集現場目擊證人和視頻線索呢!
執法現場引起群眾圍觀,部分圍觀者對執法行為進行拍攝,已經成為常態。一分為二地看,如果是圍觀群眾,他們作為現場目擊者,拿手機或隨身攜帶的相機拍下畫面,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執法者規范執法的自覺性;另一方面,對于多角度展示執法現場也是大有幫助的。
現在,許多執法部門其實已經自備了執法記錄儀和車載攝像機等攝錄設備,這說明有關部門一直都很重視影像證據。
正如網絡流行證所說“有圖有真相”,攝錄之于真相,通常只能呈現局部,多角度的拍攝。當真相陷入羅生門的時候,比如被執法者在被執法過程中意外傷亡,或者交警在執法過程中被襲擊,又假如碰巧周邊監控攝像頭和民警攜帶的執法記錄儀和攝錄設備壞掉的情況(遭到襲擊時這些設備難保證不會壞掉),那么來自現場圍觀群眾拍攝的視頻或照片,就會成為重要的線索和證據。
當下,許多執法部門都在積極探索管理創新,深圳等地的交警部門已經將智能行車記錄儀等設備拍下的交通違法視頻作為證據。這說明,群眾參與,對執法來說,有時并不是一件壞事。加以引導,甚至可能成為一件好事。
規范執法、文明執法不怕監督,在有些地方,現場執法不但不允許群眾拍攝,甚至不允許記者拍攝。這本身就有問題。群眾監督和新聞監督合在一起,對法治文明建設是一種巨大的促進和保護。群眾拍攝,對文明執法是一種肯定,對不文明執法,也是一種記錄。絕大部分現場阻撓拍攝的行為,先不說執法本身,這種阻撓本身就是不文明的。
習慣在“鏡頭”下執法,自覺接受群眾監督。這是執法的進步,時代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