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起開始實施的“史上最嚴交規”讓駕駛員開車更加小心翼翼,不過仍有心存僥幸者抱著如此心態:“路口又沒警察,攝像頭又不一定拍得清楚。”但目前新開發的新一代高清電子警察系統,不僅可以精確識別車牌和車輛類型、檢測車速,連駕駛員是否打電話、是否系安全帶也看得清清楚楚。目前這套系統已經在上海、江蘇、山東等省市的多個路口測試使用。
傳統的電子警察,主要靠埋在路口停車線附近的線圈觸發,即車輛壓過線圈,啟動攝像頭的拍攝功能。在實際使用中,存在線圈易損壞,維修成本高,且清晰度有限等問題。相比之下,新系統的攝像頭工作方式更精準和簡便依靠相機內嵌的智能分析芯片,根據交規細節,給每一輛車拍下多張高清照,包括車輛“全身照”、車牌“特寫照”和駕駛員“特寫照”、車輛行駛軌跡等,再通過光纖把圖像傳回后臺,由管理系統判斷是否違規。
就拿攝像頭來說,一臺500萬像素的智能高清攝像機,其內置的數字信號處理芯片達900MHz,計算能力大約相當于“奔騰四”處理器芯片。為何一臺道口攝像機需要配置這么“聰明”的大腦?其實道口拍照也是技術活,每經過一輛車,都需要拍下不同位置的多張照片,其間需要自動完成車輛檢測、車牌識別、車輛軌跡跟蹤等任務;此外,還要考慮不同天氣情況和光照條件對拍攝的影響。
新交規對闖紅燈的處罰力度加大,有的駕駛員心里可能存疑:僅靠一張靜態照片,會不會“錯判”、“漏判”?針對這些情況,新一代電子眼做了改進。首先,它的“視域”開闊,可覆蓋3根車道,基本做到無死角。其次,考慮到搶紅燈是個動態過程,攝像頭會依次拍下車輛“關鍵節點”的清晰照片。
對于交警部門來說,新系統也提供了更全面的處罰依據。特別是當違章者提出異議時,可以登錄管理平臺,按照違章類型、車型、車身顏色、車牌號等關鍵詞進行分類查詢,每一筆違章記錄都有清晰的圖片證據可循。上海的道路規劃復雜且多變,系統還可以隨時根據道口設計的變化,給攝像頭芯片寫入新算法,調整抓拍規則。從長遠來看,管理平臺上的圖片、數據,不僅有利于交警查處違章行為,對于治安管理、道路規劃、交通信息發布等領域也能提供強大的數據支撐。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