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業是經濟發展的先行官,其發展與經濟社會的變革如影相隨,當前,道路運輸行業增幅緩慢,市場有效供給不足、節假日運輸高峰運力不足等亟待解決的問題凸顯。
在經濟新常態下,如何應對?考驗著行業管理者和從業者的智慧。
廣東瞄準運輸3.0時代,率先破題。道路運輸誠信系統建設、廣東省“互聯網+”運輸行動以及2015中國(小谷圍)“互聯網+”運輸服務創客大賽是全省道路運輸系統正確認識新常態下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加快實現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推動行業轉型升級的時代宣言。
運輸量擴張觸碰天花板 業內難題凸顯
2014年,廣東省鐵路(含城際軌道交通)、公路、水路、民航4種運輸方式累計完成客運量19.3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0%,其中公路同比增長9.6%,略低于平均增幅,且比鐵路同比增長少3個百分點。
道路運輸在經歷近20年量的快速擴張和質的不斷提升后,隨著高速鐵路、城際軌道交通的迅猛發展,道路運輸的發展瓶頸逐漸凸顯,一些亟待解決的行業難題日益暴露。
市場有效供給依然不足,節假日運輸高峰運力不足,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城市和部分高速公路交通擁堵日益加劇,智能化、個性化服務能力不強;總體服務質量、效率不高,客貨運輸樞紐銜接不暢,運輸工具實載率低、空駛率高,單位能耗高、安全服務基礎不牢,綠色服務動力不足……
這一切說明,當前廣東省道路運輸發展正面臨由總量規模擴張到服務質量提升、由外延粗放向內涵集約發展的歷史新機遇和新挑戰。
互聯網巨頭都聯姻了,傳統運輸企業怎么辦
過去的 20年,在道路運輸行業經歷了高速發展的同時,互聯網等信息技術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4年,互聯網用戶的滲透率為39%,大約28 億人;手機用戶的滲透率為73%,大約52 億人,其中智能手機達60%以上。
目前,中國已成為互聯網普及率最高的國家,超過6億人,與之相應,2014年全球市值前 15 的公司里面中國擠占了 4 個席位,分別是阿里、騰訊、百度和京東。
聽聞阿里與京東結合,傳統的運輸企業驚呼:我們該怎么辦?
在9月22日召開的廣東省道路運輸大會上,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劉曉華表示,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新能源技術的成熟以及物聯網、車聯網、無人駕駛、無人機等滿足社會生態建設需求為核心的運輸裝備技術的革新,必將帶來一場新的產業革命,這是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發展趨勢。
審時度勢的廣東交通運輸人大聲宣布:主動擁抱互聯網,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道路運輸服務生態圈。因為互聯網和傳統行業形成合力,是中國經濟轉型的新驅動力。
主動擁抱互聯網實現道路運輸轉型升級
主動擁抱互聯網,就是用互聯網的哲學、互聯網的思維去指導一個產品或傳統行業如何做產品,改變產品體驗,改變商業模式,從而讓資源真正重新配置,產生化學反應甚至核反應效果。
目前,廣東省已建成6280公里高速公路和21萬公里普通公路組成的廣東公路網,1.2萬公里的內河航道網,國際航運班線271條,包括1100公里高鐵和珠三角城際鐵路在內的3600公里鐵路網,14個沿海港口、5個內河主要港口、8個民用機場以及廣州南站、深圳北站等一批綜合運輸樞紐。
而在此過程中,道路運輸始終擁有最終面對用戶的優勢,是用戶最多,與用戶粘度最高的優質線下交通網絡。
劉曉華說:“牢牢把握這一優勢,通過互聯網+運輸+互聯網,實現道路運輸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結合資本市場、金融工具和新能源新技術手段,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道路運輸服務生態圈,將為道路運輸轉型升級發展帶來滾滾紅利。”
在會議現場,300多位與會代表達成共識,他們認為,運輸行業仍然是朝陽產業,大家對廣東交通運輸的前景充滿信心,因為抓手很多。
堅持以《廣東省“互聯網+”運輸服務行動》為引領,到2020年,構建全省道路、水路和綜合交通三大數據中心,實現綜合運輸海量數據融合開放,構建旅客運輸一票到家、貨物運輸一單到底、高速公路一卡通行,公共信息一站解決、服務監督一號暢通、監測應急一體聯動的“互聯網+運輸服務”一張網發展格局。
加快全省“兩網兩卡”的融合。“兩網”就是已經開展的聯網售票網和正在推進的小件快運網,“兩卡”一張是嶺南通卡,這是旅客乘車的一張卡,一張是粵通卡,這是車輛出行的一張卡。“兩網兩卡”一旦融合,將成為廣東省最大的一張網,為全省超1300萬輛民用汽車,超100萬輛營運汽車,每天提供超308萬輛次的高速公路通行服務,超14萬個標準集裝箱的轉運服務,超4100萬人次的城鄉客運服務,超950萬噸的貨運服務和超920萬件的郵件快遞服務,這些大數據,將創造不可估量的大價值。
辦好2015年中國(小谷圍)“互聯網+”運輸服務創客大賽。一方面為行業發展的難點熱點問題找出優秀解決方案或金點子,推動乘車、開車、學車、修車、停車、運貨以及旅游交通等運輸服務領域,衍生更多以用戶為導向,滿足共享經濟下的個性化需求的運輸服務新業態;另一方面充分發揮省市區各自的資源優勢,成立國內首支互聯網運輸服務產業基金,成立專注于互聯網運輸服務產業的眾創空間(孵化器),形成中國首個垂直行業互聯網產業鏈,打造成培育安全健康優質運輸服務新業態的搖籃。
為企業松綁 讓“天”“地”聯網
在道路運輸領域,從來不怕有困難,只要能拿出解決方案,政府部門就會主動引導。廣東鼓勵開展運輸服務創新試點,將行業發展中的問題,讓有想法的企業主動提出解決方案,綜合評估、擇優采用,以政府購買服務、政企合作共建(PPP模式)等多種形式組織實施。
管理模式的根本改變,進一步激發了市場活力。
日前,廣東省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深化道路客運行業改革的實施意見》。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大膽改革創新,及時修訂有關政策規章,引導新業態健康發展。為企業松綁,促行業融合,放開數量管制、區域管制、模式管制、價格管制等,充分發揮市場競爭優勢。
而放開各種管制的前提是信息的完全公開、透明和對稱,于是,廣東的道路運輸“地網”主動尋求與互聯網“天網”的有效對接。
管理部門充分發揮行業協會橋梁紐帶作用和產業聯盟、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使運輸企業根據各自特點和實際找準定位,實現優勢互補,形成更為便捷高效、通達完善的“地網”;積極與“天網”相連,主動與互聯網企業建立信息咨詢、人才交流機制,加強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的互聯網新能源新技術新金融的專項培訓,推動運輸企業與互聯網企業、人才聯姻。最終形成“互聯網”+道路運輸產業聯盟,推動道路運輸產業鏈上下游的垂直整合。
此外,新客運體系建設可圈可點。廣東鼓勵企業開展多種運輸單元結構創新,包括產業聯盟、中小企業聯盟等,要求客運加快實現個性化服務,班車可通過創新運輸組織方式改成包車;站場加快由專業化到多元化的轉變,探索建設綜合體;貨運加快物流化和專業化,創立品牌。
號角已經吹響,頂層規劃設計不斷完善,編織運輸大網絡,收集運輸大數據,建立“互聯網+”運輸服務垂直產業體系;深化行業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搭建服務平臺……廣東運輸服務3.0的大幕徐徐拉開。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