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為止,對于司機駕駛時分心的研究都還停留在嘗試性階段。而汽車零部件生產商日本電裝希望通過更多的基礎研究來重新認識這個問題,并開發相關硬件設備。此外,該公司還計劃開發一系列人體試驗用于測試設備效果。在本屆北美車展上,電裝宣布組成了一個合作聯盟,初期合作伙伴包括本田美國研發部門、斯巴魯研發部門、捷豹路虎以及麻省理工AgeLab實驗室,聯盟名為“AdvancedHumanFactorsEvaluatorforAutomotiveDistraction(AHEAD)”,譯為“駕駛分心的人為因素評估”。
其目標是開發一款“工具包”,作為評估測試人機交互界面是否具有直觀性、便利性和安全可用性和廣泛適用性,從而制造商能夠決定其針對不同人群(年輕人、中年人、科技迷)的各種不同功能。電裝工程部門高級副總裁DougPatton表示,電裝僅負責核心模塊的開發和生產。而最終的工具包還牽涉到硬件設備,而每家制造商在這方面的配置內容等級上都有所不同。
由于以上原因,各家合作廠商在應用工具包進行研究時都會采用不同的方案,這對于下級供應商來說無疑在工程技術方面提出了挑戰——為不同的整車廠提供定制化方案。
在合作中,麻省理工學院AgeLab實驗室負責技術研發,為此其將采用一套名為“試金石評估(TouchstoneEvaluations)”的方案。這套方案來自于Touchstone汽車科技公司,其著重于研究司機在多任務情況下的注意力分散及受干擾情況,以此開發出創新的用戶界面。
Patton表示:“我們知道司機希望在駕駛途中也能保持與外界連通的狀態。然而我們改如何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滿足他們的需求呢?”針對這個問題,Patton認為首選需要對司機的工作負荷進行評估,但目前為止沒有可以量化的指標用以判定司機處于何種負荷。而這也是該技術聯盟的任務之一。
Patton透露,聯盟的初步計劃是在1年之內,研究出各種干擾源(視覺、聽覺、觸覺)對司機工作負荷的影響情況。他預計電裝將花費約4年時間專注于該項研究。
Patton還認為,今后語音控制組件和類似抬頭顯示器的設備將在車內得到更多的應用,而傳統人機交互界面的按鍵將逐漸被淘汰。
電裝還引用了美國幾家權威機構的青少年駕車數據,其中指出,美國55秒就有一位青少年牽涉進一起交通事故。另外,青少年死亡事故中,駕車死亡的比例比其他所有原因的比例總和要高出3倍,青年中,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在駕車時發生事故。
電裝將這類現象稱為“青少年駕駛障礙(TeenDrivingChallenge)”,并表示其研究團隊已經擁有相關技術能夠減少此類風險,其將在今年晚些時候舉辦的智能交通系統大會上進行技術展示。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