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載信息服務就是以車輛為平臺,以車輛以及車輛駕駛者、乘坐者、經營者、服務者、管理者等與車輛有關對象為服務目標的綜合信息服務,簡稱"一個平臺五方需求"的綜合服務。
車載信息服務涉及眾多相關行業,并與通信技術、軟件技術以及傳統的機械和能源技術緊密相關,其市場前景值得期待。但目前其在國內的發展并不盡如人意,移動終端和傳統廣播媒體與之形成了同質化競爭,此外,通信設施建設的不完善也是制約這一行業發展的因素之一。因此從事車載信息服務的企業須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突破同質競爭,開發自己的專屬市場。
安全服務待開發
從服務組成角度講,車載信息服務主要分為駕駛、安全、商業、管理4大類服務。
駕駛服務包括車輛信息服務、路況信息服務兩大類,此類服務的作用在于輔助駕駛者輕松、安全駕駛。商業服務包括商家查找、商戶預訂、廣告推送、物品購買以及傳統的車載廣播電視等。以上兩類服務屬于目前比較成熟的服務領域。管理服務更經常為政府和管理部門所使用,主要反映車輛的位置、速度、駕駛者狀態、乘員和貨物狀態、行駛習慣等等。
未來,車載信息服務最大的增值空間應該是安全服務,主要包括安全閉鎖、輪胎氣壓、氣囊狀態、事故一鍵報警、倒車視像、前后車距、駕駛員盹睡狀態、駕駛員酒醉狀態、車輛狀態遠程監控等與車輛安全行駛和安全停放有關的信息與服務。目前由于技術限制,在安全服務領域的服務種類和內容最為薄弱,特別是主動安全服務,這也是目前車載信息服務不能很好地發揮自身特點,導致與手機等其他信息終端同質化競爭的主要原因。
多因素催生市場需求
車載信息服務市場可分為兩大類:使用者市場和管理者市場,前者又被稱為完全開放或完全競爭市場,后者又被稱為行政或政府市場。
所謂使用者市場主要存在于乘用車領域,是由車輛的制造者和使用者按照市場供需的原則共同確定的市場,這一市場只與消費者的需求和偏好有關,不牽涉政府的行政強制,例如在私人車輛上廣泛安裝的InKaNet、D-parter、G-BOOK、On-Star系統等。管理者市場則是指政府或者其他管理部門,從安全、管理等行政目的出發,采取強制或半強制安裝車輛信息服務系統以實現監督、管理、控制目標所帶來的這部分市場,例如四部委"兩客一危"的項目。
目前,使用者市場情況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現階段車載信息服務終端所提供的服務內容與手機等成熟信息終端所提供的服務嚴重同質化。服務大多還是以導航、路況和商業信息為主,并未與車輛本身的技術數據相結合,無法體現車輛本身的特點,難以滿足用戶對于車輛本身的各種駕駛、安全、維修等方面的需求,所以也就鮮有人為此買單。
根據車載信息服務產業應用聯盟的資料,最近幾年,車廠前裝真正意義上的車載信息服務系統的車輛數量約100萬輛。2011年自主品牌車載信息系統主要有上海汽車的InKaNet系統,主要在榮威350、950上前裝,目前用戶數量已經突破10萬人;其次是一汽集團的D-parter系統,主要在奔騰、紅旗系列上前裝,目前用戶數量也達數萬;此外,東風、吉利、比亞迪、長安、奇瑞、華泰的相關產品也陸續安裝上車。在國際品牌方面,上海通用OnStar系統主要在別克、凱迪拉克等品牌車輛上進行安裝,累計用戶數量20萬人;豐田汽車G-BOOK系統主要在凱美瑞、雷克薩斯、皇冠等車輛上前裝,累計用戶數量10萬人;其他系統用戶目前約3萬人。
而在管理者市場,之前只是各省交通、公安部門采取了一些區域性的手段,針對特種車輛安裝車載信息系統。2011年4月18日,交通運輸部、公安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聯合發布了有關特種車輛管理文件,民間簡稱"兩客一危",有力地推動了120萬輛支線客車、旅游包車、危險品車輛強制安裝車載信息系統,帶動了50億元的裝備市場,以及每年數十億元的服務市場。
智能技術拓"藍海"
當前車載信息服務市場發展并不盡如人意,主要原因是汽車智能化的程度還有待提高,當前車載信息系統和手機等信息終端的同質化競爭以及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有待完善。
社會信息化的發展,會推動汽車由移動的物理工具向移動的信息集成中心轉變,而這一技術屬性的改變,會極大地推動車載信息服務市場蓬勃發展,也會成為未來汽車市場新的賣點。
汽車智能化、交通智能化、智慧城市的發展趨勢,將使更多車輛信息陸續開放并通過高速總線上傳到車載信息終端,使車載信息終端成為車輛的大腦,車載網絡成為車輛的神經系統,由此實現信息采集、傳遞、計算、反饋、控制的功能。因此未來的車載信息終端將能更好地反映車輛本身信息,為駕駛者輕松駕駛(智能駕駛)、安全駕駛(主動安全和被動安全)、明白維修(故障提示和保養指南)保駕護航,徹底擺脫手機的同質化競爭,迎來自己專屬的廣闊市場。
在完全開放的市場,根據最近幾年的調查數據,10萬元以下的乘用車輛銷售呈逐年下降趨勢,而20萬元~30萬元乃至30萬元以上的中高端車輛的銷售卻穩步增長,甚至部分車型往往需要半年左右的等待才能獲取現車,這些都說明車載信息服務的高端消費人群已經形成,而且在車輛發動機、傳動系統、框架等機械性能日漸提升的情況下,未來車廠的主要賣點也只有智能化、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主題。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