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核心板卡,在整個衛星導航終端產業中技術含量最高、利潤最大,其成本占到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終端總成本的60%以上。由于技術門檻過高,絕大部分市場份額原來都被美國的Trimble,以及加拿大的NovAtel等公司壟斷。
為突破北斗高精度核心板卡技術,實現多系統高精度接收終端設備完全國產化,從2005年開始,華測組建團隊、投入巨資進行高精度主板研發,并于2010年成功推出我國首款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精度GPS主板,打破了國外公司的壟斷,成為全球第四家掌握高精度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主板核心技術的企業。華測自主產品打入市場后,國外售價高達百萬的高精度接收終端價格一路下跌,如今已降至10萬元左右。
我國自主的北斗衛星導航組網應用后,華測開始研制適應北斗和GPS等多模塊導航終端產品。鑒定會上,原武漢大學校長劉經南等多位院士認為,此次通過鑒定的板卡,契合了目前國內外市場高精度定位的需求,是我國首款軍民兩用實時厘米級高精度北斗衛星導航接收機板卡。這也是華測繼GPS板卡之后,在多模、軍用、高動態技術領域實現的新突破,打破了高精度板卡僅適用于民用測繪的局面。
據介紹,這種高精度北斗衛星導航接收機板卡,不僅可以應用于常規測繪、建筑工程、災害監測、智慧城市、精細農業等國計民生領域,還可應用于軍用機載、彈載的高精度定位定向等國防領域。同時,這款產品采用雙核處理器和Linux操作系統,并預留二次開發程序接口,可作為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進行個性化研究開發的基礎平臺。
當前,我國對衛星導航產業的發展高度重視,國家發改委牽頭聯合多部門共同起草了北斗產業中長期規劃,并將北斗導航系統列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十六項重大科技專項之一。根據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預測,2015年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的產值將超過2250億元;到2020年,中國將建成服務全球的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屆時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產業的用戶規模將成為世界第一,產業的年產值將超過4000億元。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