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月移動支付領域的爭奪,似乎變成了阿里和騰訊兩家的對手戲,從讓紅包飛和微信紅包,到嘀嘀和快的打車瘋狂補貼,各種瘋狂搶用戶外帶擴張地盤,看上去百度在移動支付領域的動作還未外露。但從網絡巨頭們寸土不讓和逢坑必占的斗爭精神來看,這完全不符合邏輯,這么熱鬧的斗爭,這么有前景的業務,怎么能少了百度。
百度的核心商業模式與騰訊和阿里不一樣,百度的核心是流量,而騰訊和阿里的核心是用戶。有用戶意味著必然會有一套完整的賬戶體系,而有流量則意味著雖然瞬間沖擊力較強,用戶不易留存。因此,阿里和騰訊通過自身的賬戶體系發展移動支付,可以做到順風順水,可百度通過自身流量發展移動支付,則存在挑戰。一般來說,大家都是這么看的。可反過來想一下,流量沖擊未必不能把賬戶體系培養出來,直線無法走,曲線難道還不行么?答案是,有可能。
百度的不同思路:先做場景再做支付
過去兩年,百度除了用巨大流量實現自己的收入之外,還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用流量在移動端養賬戶。不過其實現路徑并非像騰訊和阿里那樣,通過QQ或購物這種單一的免費服務達到目的,而是采取了多頭并舉的方式。
截止2013年底,百度旗下14款用戶過億的移動應用,至少有10個是與賬戶有關的。如地圖、個人云、分發、輕應用和團購這些業務,屬于對賬戶的重度依賴型業務,其他如視頻、閱讀、音樂、文庫等,對賬戶的依賴性稍輕。所有這些業務累計的賬戶數,加起來也是個驚人的數字。
歷史經驗證明,搜索引擎根本無法用單一業務去發展賬戶,如谷歌不可能靠一個搜索積累登陸用戶,可能谷歌的郵箱是賬戶體系建設的主力,其他大小上百種業務是輔助,共同往前推,全面打通后,一個龐大的賬戶體系就成型了。百度要走的路,也是這條,只是看上去不明顯,因為一個一站式賬戶體系,還沒有完全露出真容。
換句話說,百度是有登陸用戶的,而且不少,百度具備利用賬戶體系發展移動支付的能力,只是路徑同阿里和騰訊完全相反。阿里和騰訊的邏輯是先搭建后端的支付體系,再去做前端的應用場景,而百度的邏輯則是先把豐富的前端應用場景建設起來,再去發展支付。再簡單點說,一個是做好支付來引導應用場景需求,一個是做好應用場景來引導支付需求,殊途同歸而已,不能說換個方向就一定不行。
設想一下,如果百度目前的主要業務做到一定程度,用戶對其產生依賴性,支付需求一定會有的,如地圖用戶的生活服務支付需求、百度金融的理財投資需求,應用開發和分發的支付需求、文化產品消費的支付需求等。用支付寶和微信去滿足這些需求,顯然不是百度愿意看到的情景。因此,百度發展自己的移動支付,不是有無可能的問題,而是必須能的問題。
百度醞釀移動支付大殺器?
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百度移動云事業部旗下的金融業務部門,從去年底開始大肆招攬人才,只要是與移動支付有關的技術人才,統統收下,且編制不設上限,工資待遇不設上限,部分崗位還開出了百萬年薪。要知道,百度金融是從去年10月28日才開始推出產品的,而之前如碎片般散落在各處的各種支付工具,也是從那一天起正式更名為百度錢包這個統一的名稱,并實現了賬號互通的。
百度錢包從產品上和性能上,都有一定優勢,就是還沒太大份額。其超級支付功能,可以讓用戶不登錄網銀即可完成支付,其他如控件和U盾等也可以不要,不收手續費,接入銀行也有一百多家,就連在上面進行手機充值也是98折,較其他平臺優惠,相信百度也為此進行了補貼。但是,這還不算完——能被外界看到的優勢,不是真正優勢,對競爭無法產生決定影響,外界看不到的優勢,才是真正的殺手锏。
從各方泄露出來的信息看,百度今年在移動支付領域將會重金投入,百度錢包定會加速快跑。近期即會有大動作。百度目前也許正在研發一種超級支付工具,會在不久的將來作為移動支付領域的大殺器橫空出世。當然,從百度的行為風格來推測,這家公司做某件事的終極目的一定是扼守入口,在移動支付方面的企圖,想必也不會例外。
百度移動支付仍要以百度錢包的形式呈現出來,因為百度錢包是一站式賬戶體系的入口。形態上,很像是百度錢包的一次升級,但產品的核心功能已經發生變化。
新的百度錢包應當與谷歌錢包相似,不但可接入銀行卡,信用卡,還能接入優惠劵、消費積分和會員卡等各種消費產品,在功能優于傳統第三方支付。在用戶逐漸習慣于移動支付的今天,把用戶的錢包變薄,是一個能省錢又無形的錢包是未來的一個發力趨勢,百度這種后起的移動支付,更容易從中找到差異化競爭的點。
當然,其他新技術也將會應用到新的百度支付中去,如NFC近場支付,屆時用戶連錢包也不用帶,手機一滑就能完成支付。更進一步,連手機也不用了,通過可穿戴設備如手表即可完成各種支付。鑒于今后的支付市場將越來越多進軍線下,百度移動支付會盡可能多適配各種使用場景,這除了需要形式多樣的收款終端能有實質改變外,百度自身的技術實力也將在其中得以體現。
支付這個業務的現狀是競爭壁壘較高,做單純的支付在今天已毫無機會,因此這個業務的趨勢是向上走,往入口的方向奔。微信支付之所以能在鐵板一塊的支付市場打開口子,正是由于其扼守入口的產品思維。而未來的百度支付,在扼守入口的動作上,將比微信支付走得更遠,這個入口接納各種銀行卡、信用卡、優惠卡、現金卡、積分卡等各種卡類,讓用戶更便捷地使用它們。
這些設想說起來容易,在技術上實現的難度較高,一旦研發出來投入使用,基本無法被模仿,只有BAT有實力做這種超級入口,其他公司想都不用想了。越接近入口的業務,越是能帶來良好的用戶體驗,只要產品做得好,推廣上面還是不用愁的。
百度做這個超級支付的用意,還是為順應將來層出不窮的支付應用場景。過去支付工具僅應用在網購上,于是支付寶成功了;隨著生活服務市場的蓬勃興起,未來支付工具將更多用在生活中的面當面交易上,如娛樂休閑、逛街、理發、看電影、打車等,這是個比支付寶控制著的那個領域更龐大的市場,百度沒理由缺席。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