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 的英文縮寫,即射頻識別,俗稱“電子標簽”。RFID 射頻識別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干預,可工作于各種惡劣環境。很多人認為RFID射頻識別只是作為門禁系統中的一種技術應用,RFID識別應用十分靈活,其延伸應用也可以觸及政府、運輸、零售、醫療、汽車等不同領域,產品雖小但不多不說它是個"大胃王"。
我們所熟悉的有汽車運用,可實現城市交通動態組織智能化RFID 射頻識別技術,為汽車安裝上“電子標簽”,可使高速運行的車輛及時“被感知”,相關數據能夠實時采集、整理和分析,有效解決車輛自動識別、動態監測及流量精確預測等難題。在此基礎上,再通過交通信號控制、出行誘導、公交信息服務等一系列交通管理及服務系統,引導交通流合理分布,從而實現城市交通的動態組織管理,提高交通運行效率,保障城市暢通有序。
RFID在不同領域的各種新興應用成功引起人們的關注。隨著各領域對高新技術需求不斷增加,預測RFID市場總值將達到193億美元,這一數據對對于小小RFID來說,并非是一筆小數字。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RFID在不同領域應用的突出表現。
廢舊智能手機新用途免費的RFID考勤機
韓國一家公司最近成功利用NFC卡方式將一臺廢棄的智能手機變成了一臺考勤機。只要簡單安裝一個軟件就可以把智能手機變成RFID卡片讀取器,這為一些中小企業減去了一筆不小的開支。員工上下班情況可以通過云服務實時備份,并可以實現遠程管理。
這一考勤機可以利用職員口袋中的交通卡作為公司的出勤卡,大大減少了購買設備的費用以及管理費用,并可以很好的防止代打卡。
利用智能手機NFC功能可以重復利用每年被丟掉的數百萬臺智能手機,不僅可以創造公司價值,還有利于環保。但發明這一軟件的韓國公司表示,職員數在50名以下的公司才可以免費使用這一服務。這一軟件已經支持安卓手機并可以在谷歌商店下載。
RFID溯源系統:全面保障食品醫療安全
物聯網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需求的增長日益進步,作為其主要技術之一的RFID技術已經在眾多行業追蹤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RFID溯源系統有助于實時了解行蹤,用于醫療和食品行業保障衛生安全,從根本上解除“警報”。
醫藥關系著千千萬萬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不容半點差池。然而現在醫藥市場不少不法分子為了利益犧牲醫藥質量,使劣質藥品泛濫市場,威脅病人的生命安全。藥品安全給就醫難雪上加霜。醫療RFID溯源系統的出現帶來了新的轉機。
醫療RFID溯源系統是基于RFID技術的智能化管理系統,集藥品的生產、倉儲、物流、最終銷售、RFID電子標簽全過程所有信息。它將攜帶所有信息的RFID標簽貼在藥品包裝上,通過系統管理平臺實現溯源管理,保證從藥品生產到經過零售店或醫院到達病人手中整個過程的安全性。
英國將采用雷達和RFID技術保護自行車騎者
去年11月,僅14天不到的時間,倫敦騎自行車發生事故的人數已達6名,導致一場大規模的“擬死示威”抗議活動。不僅在倫敦,紐約2012年騎自行車者或行人死亡人數就有176人。傷亡人數的急速上升讓各個部門不得不采用各種技術防止事故的發生。
據此,布里斯托爾一家名為FusionProcessing的工程公司開發了一個名為CycleEye的系統,該系統使用攝像頭輸入和安裝在公交上的雷達(用于記錄車輛兩邊六尺以內的數據)。
據Fusion稱,數據通過“檢測算法”,讓系統可以在樹、天氣、車輛等環境檢測出RFID騎自行車者,然后提醒司機注意。“這個系統在降低出錯率的同時也減少了司機的認知負荷,讓司機能及時作出反應。”這個SafetyShield系統使用的是一般汽車自用的行人探測技術,該技術由以色列Mobileye公司開發,使用視頻輸入和運動傳感器。
CycleAlert系統,需要騎自行車者在單車上安置一個RFID標簽,該標簽通過動作啟動,所以當你拿起頭盔或騎上自行車時,它就會開始傳送射頻信號,這樣汽車上安裝的接收器在特定距離內就會接收到標簽的信號,如果標簽所處位置距車輛距離縮短至一定距離時,系統會發出警報。
臺灣林務局擬植樹木RFID芯片追蹤防盜伐
日前,活躍在臺灣阿里山區森林盜伐小組擲石塊砸傷5名警員,公然向公權力挑戰,嘉義地檢署檢察官聲押落網5名嫌犯,法官裁準羈押看守所,檢方向盜伐集團宣戰,確保森林國土;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為加強源頭管制,研擬比照警方防機車竊盜烙碼做法,在樹上植入類似動物芯片的RFID無線射頻身份識別系統,追蹤防盜。
林管處副處長楊瑞芬說,RFID利用射頻訊號以無線方式傳送及接收數據資料,植芯片樹木電腦建檔,可用掃瞄辨識,應用在樹木防盜系統,分為發報器、感應器、訊號傳輸等叁部分。
將發報器隱藏木頭內,當移動到設于閘點感應器產生訊號,透過傳輸向外裝置通報,功能有如賣場出口感應門,未結帳商品通過會發出嗶嗶聲響,宜蘭太平山工作站林區已裝置此系統,但易遭竊的檜木、牛樟殘材并不適合安裝。
甘肅首個RFID24小時自助圖書館亮相嘉峪關街頭
日前,嘉峪關市聯通廣場外的“RFID自助圖書館”一經亮相,就吸引了市民的眼球。“RFID自助圖書館”是在深圳領先使用的一種自助閱讀模式,嘉峪關尚屬全省首家實現365天24小時開放服務的“圖書館”。
據了解,嘉峪關市今年共計劃在人員密集場所安裝3臺“自助圖書館”,市民可憑第二代身份證在“自助圖書館”上直接辦理借閱證。“RFID自助圖書館”利用的是一種新型的自助圖書服務系統,包含物流系統、中心服務系統、監控系統等,其中的監控系統即可進行全程監督,以防被破壞;自動加熱系統,可在天氣最寒冷時,自動提升溫度,以使機器不損壞。
結語
RFID是一項易于操控,簡單實用且特別適合用于自動化控制的靈活性應用技術,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干預,它既可支持只讀工作模式也可支持讀寫工作模式,且無需接觸或瞄準;它可自由工作在各種惡劣環境下:短距離射頻產品不怕油漬、灰塵污染等惡劣的環境,也可以替代條碼。綜合以上RFID技術的優勢,其靈活的應用特點正為其帶來可觀的應用市場,此項技術也將與我們的生活有更多更密切的聯系。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