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上午,槐蔭區經十西路東段最外側公交車道,車輛排起長隊,經過此處的公交車不得不繞行。這些占據公交車道的,正是來潤華檢測線年審的車輛。年底,又一次扎堆審車,不同的是,機動車檢測加上環檢之后,今年12月的情況幾乎是從來沒遇到過的,有的車主審車要耗費近一天的時間。
審車難,難在哪兒?濟南機動車數量3年增長35萬,而檢測線只增加一條;檢測線早已實現社會化管理,但由于場地難找、所需成本費高難收益等問題,鮮有企業或個人問津。
現場直擊
審完一輛車前前后后花了7小時
28日9:30左右,記者來到槐蔭區潤華檢測線。由于車數太多,院子里已排不開,門口近百米長的道路也不能“消化”。車輛一度排到經十西路上,占據數百米長的公交專用車道,也有經過該路段的車輛不知是審車排隊而堵在這里,西郊中隊甚至出動了勤務民警到此疏導交通秩序。
排隊排到經十西路上的車主李先生說,自己的車12月到年審期,平日工作忙,忘了審車的事,月底才想起來。“知道來審車的比較多,但沒想到這么多!”他稱,近20分鐘時間排隊長龍僅前進了幾米,本以為上午可以完成審車,現在只好給單位打電話再請假。
14:00左右,李先生完成機動車安檢。接近16:00,他完成環檢,領到檢驗合格標志。花費近一天的時間,李先生終于完成一年一度的審車。此時,檢測線院子里未檢完的車輛仍排著長隊,工作人員延時服務近兩個小時。19:00,天完全黑下來,排隊等候的最后一輛車才審完。
記者調查
檢測線超負荷運轉幾乎每天延時服務
從槐蔭車管所統計的信息中了解到,12月28日,潤華檢測線年審合格的機動車數量是272輛,27日261輛,26日257輛,25日256輛,連續數天均不少于250輛。
目前上線機動車要參加兩項檢測,即安檢和環檢,以整體通過率大約85%計算,以28日為例,272輛機動車年審合格意味著有320輛車上線參與檢測。
一條檢測線的承載率是多少?記者算了一筆賬:以潤華檢測線為例,一般開啟4條針對小型汽車的汽油環檢線,一輛機動車環檢所需時間至少6分鐘,加上工作人員的準備時間,一條線一小時可以環檢8輛車,4條線一小時能環檢32輛車。檢測線工作人員一天工作按8小時計算,總共環檢250輛車左右,合格數量在220輛左右。也就是說,一天220輛車年審合格的數量,已經是檢測線飽和狀態運轉。
從車管所統計的進入12月份每天年審機動車數字來看,檢測線幾乎天天都是超負荷運轉。“車主來一趟排半天的隊也不容易,每天只能延時服務,保證來了并且登記的機動車年審完。”潤華檢測線工作人員說,進入12月份以后幾乎每天延時服務到18:30左右。
原因探究
檢測線增長速度與車增長速度不相符
5年前到檢測線參與機動車年審的車主想必還有這樣的印象:到了之后幾乎無需排隊,只需安檢一項隨到隨審即可完成,僅在月底幾天可能需要排隊,即使如此半天時間也可完成。潤華檢測線在2007年每天年審的機動車均在100輛以下,正常上班時間即可完成,無需延時服務。現在,該條檢測線每天的審車數量幾乎是2007年的3倍。同時,車主排隊時間也越來越長。
這些顯然與機動車數量的迅猛增長有很大關系。數據統計顯示,2009年全市機動車數量110萬,汽車數量70萬左右;截至2012年10月,全市機動車數量139萬,汽車數量105萬。三年的時間里,需要參與年審的機動車數量增長了35萬左右。而與此同時,近三年市區內除了2010年市中區新增加了一條東岳機動車檢測線外,沒有新增其他的檢測線。
粗略計算,目前全市每年需年審的機動車數量為105萬輛左右,如果平均到13條檢測線,則每條檢測線每年需承擔8萬輛左右的機動車年審任務。近幾年濟南市機動車以每年15萬左右的速度增長,也就是說每條檢測線面臨著每年增長1萬輛機動車的檢測任務,以后審車的扎堆程度可想而知。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