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2018年度CES(國際消費電子展)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拉開帷幕。今年,這一匯集全球最前沿創新技術的科技盛會,被汽車產業占據了“半壁江山”,不僅全球新舊造車勢力在此齊聚,更有眾多汽車技術供應商以及科技公司,帶來無人駕駛、車聯網等最新酷炫技術。
身為全球最大的汽車技術供應商,博世已是CES常客,每年參展都會帶來行業前沿的新概念、新技術,某種程度上代表了汽車出行領域的未來的技術發展趨勢。今年,博世重點向觀眾展示了與戴姆勒合作研發的最新自動停車技術。該項技術能夠幫助引導具有半自動駕駛功能的汽車在停車庫中尋找停車位、自動泊車以及駛離停車位,全程實現“無人停車”。
看起來,這項炫酷技術對汽車本身的智能化水平提出了相當高的挑戰。但實際上,據研究人員介紹,自動停車技術對汽車本身的要求并不高,汽車只要是自動檔或者擁有電子啟動系統,再在汽車上額外安裝一個傳感模塊,通過無線連接光學傳感器即可完成導航。
事實上,這項技術落地真正的重點和難點,在于對停車場的智能化建設。需要在停車場各個角落配備覆蓋全場的激光掃描儀,光學傳感器會辨識空停車位,通過無線網絡與汽車傳信,并引導汽車停入空車位內。也就是說,只有停車場本身具備智慧化基礎,汽車的自動停放才有實現的可能。
其實,在停車場的智慧化建設方面,中國也在發力,且在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的落地應用層面,相對于歐美發達國家,走出了一條自己的發展道路。
不同于歐美企業專注于刷新技術高度、創造自動泊車等顛覆性體驗,在中國發展智慧停車場,立足點主要在于解決社會民生層面的現實問題,即通過連接“人、車、場”,促進停車資源的合理化利用,改善困擾中國上億車主的城市停車難問題。
可以說,在中國,智慧停車場的建設已成一項民生工程。在政府的引導和扶持下,許多企業涌入停車行業,大大推動了傳統停車場的智慧化進程。
從解決停車難問題出發,中國的智慧停車場發展至今,經過不斷升級迭代之后,已經具備了在未來接入無人駕駛、實現無人停車的可能性。
理想狀況下,無人駕駛車只需要接入智慧停車平臺,就能實時獲取附近智慧停車場的位置、價格、車位空余情況等信息,制定最優泊車方案。進入停車場后,依托于室內定位、場內導航、電子支付等一系列功能,車輛就能在無人操控的情況下,完成整個停車環節。
也就是說,中國與歐美的智慧停車場,雖然出發點不同,發展路徑也不相同,卻能在未來的無人駕駛時代“殊途同歸”。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