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C全國聯網催生百億元市場商機
2015-04-17 09:23:27 來源:《ITS智能交通》雜志 丁兆威責任編輯:
摘要:2013年年底,我國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10 5萬公里,超越美國,躍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國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了11 2萬公里。全國ETC聯網后,中國ETC網絡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高速公路ETC網絡。ETC全國聯網,將催生百億元市場商機,許多行業和企業,都將成為受益者。2015-2020年,僅OBU一項,就將創造120億元的商機,平均每年20億元。
ETC全國聯網意義何在
我國自1988年建成第一條高速公路以來,高速公路收費一直采用人工收費。由于設備落后、效率低,導致高速公路通行率低下,“高速公路不高速”成為戲談。
上世紀的9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引進ETC系統。
ETC經歷了十年發展后,開始在全國迅速升溫。自2007年起,GB20851系列ETC國家標準的推出及京津冀、長三角示范工程啟動后,福建、湖北、甘肅、陜西、山西、湖南、重慶、四川、遼寧、云南、貴州、新疆等省(區、市)相繼啟動省域聯網ETC的建設。
ETC,即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其技術和工作原理是通過在汽車擋風玻璃上安裝感應卡并預存費用,在車輛通過收費站時,無須停車,只需放慢速度即可,通過車載設備實現車輛識別、信息寫入,通行費將從預先綁定的IC卡或銀行帳戶上自動扣除。ETC是目前國際上正在努力開發并推廣普及的一種用于道路、大橋和隧道的電子收費系統。
從全世界范圍來看,ETC電子支付是全球主流收費手段。日本和美國、韓國,還有歐洲、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用戶規模都在千萬以上,日本約六千萬,美國接近五千萬。新加坡是目前全球唯一全實現ETC全覆蓋的國家,新加坡100%的停車場都是使用了ETC。
和傳統人工收費系統不同,ETC技術是以IC作為數據載體,通過無線數據交換方式實現收費計算機與IC卡的遠程數據存取功能。ETC收費系統每車收費耗時不到兩秒,其收費通道的通行能力是人工收費通道的5到10倍。以出口收費為例,傳統人工車道通行能力約為每分鐘4輛,而ETC車道的通行能力可達到每分鐘25輛,通行能力提高6倍,優勢十分明顯。與傳統的人工收費模式相比,ETC可以節約近87%的收費站擴建費用,降低約20%的人工與服務成本;車輛的燃油消耗平均可以降低20%。因此,發展和普及高速公路ETC收費系統成為必然趨勢。
ETC全國聯網的意義不僅于此,ETC全國聯網,再加上車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成熟、電子車牌技術的推廣和普及應用,必將推動我國智能交通發展和交通管理躍上新的臺階。
政策推動,ETC產業化前景可期
市場需求和國家政策,可以說是驅動ETC發展的兩駕馬車。ETC全國聯網,政策推動,則是最強有力的幕后推手。
我國政府對推進ETC全國聯網工作高度重視。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今年要在全國基本實現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聯網,使交通真正成為發展的“先行官”。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聯網推進工作列入總理政府工作報告,這標志著,ETC全國聯網工作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
為推進ETC全國聯網工作,國家相關部委在政策、措施、資金、工作協調等方面給予了極高的重視。交通運輸部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出臺《關于促進高速公路應用聯網電子不停車收費技術的若干意見》。
交通運輸部作為ETC聯網工作主導部門,對ETC聯網工作十分重視,確立了全國統一的ETC聯網運營和服務準則,解決了跨省客戶服務盲區問題,加強了信息服務的交互與共享,確保全國ETC聯網運營工作安全、穩定、有序開展。同時在技術上構建了全新網絡平臺。全國ETC聯網推動了公路收費系統的全面升級和業務發展。由此形成的ETC清分結算平臺,成為公路交通系統繼路網管理平臺之后第二個實時部省信息共享平臺,在提高收費系統運行效率的同時,也提升了收費公路管理水平。全國聯網收費總體框架由國家收費公路聯網結算管理中心、省(區、市)級聯網結算管理中心、省內路段收費分中心、收費站、收費車道(MTC 車道、ETC 車道)等五級組成。
這些,都為推進ETC全國聯網起到了關鍵作用。
ETC聯網存在的瓶頸和問題
ETC聯網工作盡管推進速度很快,但聯網工作仍面臨著較大壓力,突出問題表現在:
一是標準執行尚不統一。有的省份在建設ETC時,由于對標準規范、技術文件執行不嚴,如車卡綁定、車道判定的具體流程、卡片結構定義、密鑰管理等出現地區差異,給聯網工作造成了一定障礙。2014年聯網的部分省份為此付出了不小代價。由于電子標簽、用戶卡發行時未嚴格執行國家標準,導致大量用戶無法跨省通行,給用戶帶來了諸多不便,個別省份涉及數十萬用戶卡需要召回升級,不僅耗費了財力、物力,社會形象也受到一定程度影響。
此外,統一車型分類標準是實現全國聯網的最基礎條件,目前還有湖北、廣東、河南、重慶等省份車型分類尚未按照國家標準執行。由于貨車實行計重收費,而眼下尚無ETC通道計重收費的國家技術標準,致使貨車無法使用ETC。
隨著技術的發展,可以說ETC全國聯網技術已經不是問題,難點在于全國各地ETC區域差異性以及地方保護等因素依然存在,即便部委已出臺文件,但到有些地方,執行力并不到位。
實施全國ETC聯網,是智能交通建設的重要內容。ETC技術應用,將會加快改變現行占主導地位的人工收費模式,提高通行效率的同時,也將節約管理成本,改善管理水平。而且,全國ETC聯網的效用不僅僅體現在提升收費效率上,ETC系統首次將公路管理的信息終端延伸到了車輛,架起了路與車之間專用的信息通道,實現了人、車、路的信息交互,具備了運行信息采集和個性化信息服務的基礎,這使得路網管理有了全新的手段和平臺,將極大地促進公路交通服務轉型升級。
隨著工作的推進,這些問題將會得到逐步解決。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