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消費觀念的轉變與消費階層的演變,家電、IT、電子類產品等等成為中國企業間價格大戰的新重災區。其實,遠在京東、蘇寧等這場徒有口水的“三國殺”之前,家電、IT、電子類消費產品的價格競爭早已白熱化。以車載GPS導航為例,2008年之前GPS導航一度處于“高級消費”層面,而由于產品本身門檻不高,GPS導航市場逐漸陷入由山寨品牌等充斥的混亂價格戰,使得客戶對產品的信任度下滑。
8月15日以來掀起的所謂京東、蘇寧易購以及國美等“比低價”價格戰,被輿論稱之為電商“三國殺”,打出的重點是針對家電等大眾消費類電子產品。從數據上看,這場“比價戰”商品降幅遠不如高層“口水仗”熱鬧,也許是“口水仗”玩的太過“聰明”卻失去了消費者的信任,消費者采取“用腳投票”的下滑流量數據堅定地回祭了這場“價格玩笑”。瀏覽量統計網站Alexa顯示,截至8月19日午間京東流量排名下降21位至第52位,蘇寧排名下跌89位,庫巴和國美商城分別下跌了200位和309位。
不管這場“口水連連唾沫四濺”下的價格戰如何為大家繼續“玩笑”下去,其所利用的不過是亙古不變的市場原理——消費者對價格戰的異常敏感,由此市場價格戰成為商業運作的基礎底線。
而伴隨消費觀念的轉變與消費階層的演變,家電、IT、電子類產品等等成為中國企業間價格大戰的新重災區。其實,遠在京東、蘇寧等這場徒有口水的“三國殺”之前,家電、IT、電子類消費產品的價格競爭早已白熱化。以車載GPS導航為例,2008年之前GPS導航一度處于“高級消費”層面,而由于產品本身門檻不高,GPS導航市場逐漸陷入由山寨品牌等充斥的混亂價格戰,整體GPS導航市場平均價格水平下降,消費者對產品的選擇余地擴大,但隨之帶來的對市場混亂與產品惡劣的破壞性正如這場電商口水戰帶給消費者的“不信任感”一般,難以平復。
觀察國內GPS導航行業的發展,2008年手機地圖應用、互聯網電子地圖功能完善對GPS導航市場造成雙重影響,而后眾多廠商進駐GPS導航市場,山寨產品、貼牌產品以低價形象迭出不停,2009年GPS導航售價走下坡路跡象越發明顯,“平民導航”逐漸進入普通大眾視線,山寨、貼牌導航更加囂張充斥各主要賣場,掀起以成本換價格的惡劣價格戰。由此,2010年至今GPS導航市場徹底進入“品牌混亂、成本壓縮、質量層次不齊、口碑嚴重受損”的下滑階段。
據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五十四研究所認證中心、中國電子商會、國家通信導航設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聯合公布的檢測報告顯示,就國內整個GPS衛星導航行業而言,七成產品質量未過關。從2011年10月至2012年2月,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五十四研究所認證中心對國內13家衛星導航主流廠家的18款產品進行了質量檢測和實際跑車試驗,只有3家的5款產品通過了認證檢驗,通過率不到30%,通過的三家企業中進口品牌為garmin,手機品牌為海信,而國產的品牌僅有姚明代言的任我游一個品牌,這與我們在終端市場、電商網絡上看到的五花八門的導航品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GPS導航市場價格戰爭下的弊端已經顯現:成本能降則“降”,軟件應用侵權不斷、盜版導航地圖充斥進而導航儀缺失了作為導航最基本的功能等等,正如電商價格“口水戰”,消費者有力地祭出對GPS導航的更加盲目與無奈的選擇,對GPS導航產品以及價格同時缺失信任。
而在市場的規律下,相對混亂價格戰下的惡跡斑斑,貼近和引領消費者需求的產品獲得市場的信任,用質量與品質滿足消費者需求,是GPS導航市場回歸理性的唯一基準。
所幸,在這個市場中,仍舊有一些優秀的專業GPS導航企業在堅守,堅持相對完善的產品線,保持領先和不斷創新的研發勢力,創造更多高性價產品,打造完善而優秀的銷售渠道和售后服務體系,用產品品質連續不斷贏得消費者信任,始終使自己在不斷的惡意價格戰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如國內專業GPS導航品牌任我游,2012年以來連續推出多款軟硬件同時升級的導航產品,獲得了良好的口碑和銷售成績。
這正是得益于其多年立足專業導航領域,堅持品牌建設的結果。任我游在保持產品品質下提升產品的競爭優勢,樹立起國內優質導航性價比新標桿。從任我游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出,作為導航企業,只有堅持自主研發,堅持采用正版軟件和地圖數據,恪守嚴謹而規范的硬件標準,秉承精益求精不斷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嚴格控制成本質量貫穿研發、采購、制造、銷售及售后整個業務鏈,方能成就品牌在市場的優秀口碑。
言而總之,不管是價格戰也好,品牌戰也好,戰爭的核心都在于消費者的信任。正如上述的GPS導航市場,堅決不走惡意價格戰,以優秀產品品質樹立品牌標桿,才能如任我游這般立足市場,長足發展。同時,希望在今后的GPS導航市場不要出現三國殺“口水戰”,以踏實產品回饋消費者的信任和選擇。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