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廣州BRT被選為"2012年應對氣候變化燈塔項目",這是繼"可持續交通獎"后,廣州BRT贏得的又一個世界級獎項。
高效BRT
結合廣州城市交通實際情況,廣州BRT創造性地實施"專用通道+靈活線路"的運營模式,即"30條靈活線路+1條擺渡線",并采用"空車切入"、"動態借道"、"大站快車"、"始發分流"的靈活調度方式,通過地面公交快速化及與社會車輛的逐步隔離化,有效整合了超過80條公交線路,并與地鐵系統及自行車系統有機結合,使BRT具有類似地鐵系統的大運力、又保留了公交系統靈活性特點,實現了公交和社會車輛的雙贏。據統計,目前廣州BRT日均客流量超過80萬人次,平均營運速度達23公里/小時,平均行駛速度達32公里/小時,最高單向截面客流量3萬人次/小時,成為亞洲日均乘客發送量最大的BRT。
由于治堵成效顯著,自開通以來,廣州BRT吸引了美國、德國、法國、濟南、北京等30多個國家,251個國內外考察團前來考察學習,成為市民由衷歡迎、社會廣泛認可、國際高度評價的交通民生示范工程。
低碳BRT
自廣州BRT于2010年2月開通運營以來,快速公交管理公司以建設"低成本、高容量、低碳排放"的公交為目標,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積極推行節能減排措施,建立溫室氣體盤查管理制度,推進溫室氣體減量工作,2011年8月通過了ISO14064-1溫室氣體核查認證。據統計,廣州中山大道快速公交開通后,通過集約運輸的理念,中山大道的公交客流量上升了39.6%,而能源消耗下降了4.3%,單位人次CO2排放減少了31.5%,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達到了國家交通運輸部所要求15年完成的CO2排放強度指標,助力城市綠色交通事業的發展。2012年5月,因在低碳交通領域工作業績突出,廣州BRT榮獲英國標準協會頒發的"可持續發展-綠色低碳獎"。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