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08網北京8月23日電(記者詹俏俏)從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獲悉,繼移動通信和互聯網之后,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有可能成為全球電子信息產業第三個增長點。隨著我國移動互聯網行業和傳統行業融合的日趨深入,未來導航服務應用及業務也將向個性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從而帶動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進入爆發式高速增長期。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與產業發展進入重大轉折階段
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是融合了信息業、制造業、服務業等多行業的復合型高技術產業。目前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包括美國的GPS、俄羅斯的GLONASS(格洛納斯)、歐洲的GALILEO(伽利略)及中國的北斗(COMPASS)。行業發展初期的主要動力來自軍用需求,隨著系統變成軍民兩用,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在商業市場和大眾消費領域正顯示出強勁的高速發展勢頭。這無疑將帶來更多的市場創新空間,對產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人類社會生活80%的內容都與位置服務相關,位置服務的針對市場包括大眾應用市場(包括車輛和個人應用)、行業應用市場以及特殊應用市場(軍事、公安、應急救援)。有關研究顯示,從2011年到2020年,全球衛星導航市場總產值將從1500億美元攀升到5000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14.4%。導航設備的年總銷量將從5億臺上升超過15億臺,平均年增長率為13%。當前主要市場領域集中在道路車輛、位置服務、航空與農業四個方面。
智能手機的迅猛發展將加速導航定位成為其功能的標配。據統計,全球2011年智能手機出貨量為4.8億部,預計2013年將超越非智能手機,占比達51%。隨著銷售數量的增加,價格會不斷下降,專家預測導航成為手機的標準配置在2017年前必將成為現實。
專家預測,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及其產業未來10年將經歷前所未有的四大轉變:從單一的全球定位系統時代轉變為多星座兼容并存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時代,開創衛星導航體系全球化和增強多模化的新階段;從以衛星導航為應用主體轉變為定位、導航、授時與移動通信和互聯網等信息載體融合的新時期,開創位置信息融合化和產業一體化,以及智能化應用的新局面;從以產品應用為主逐步轉變為產品和運營服務并重的新模式,開創應用大眾化、服務產業化和智能信息服務的新階段;從室外導航轉變為室內外無縫導航的新時空體系的新紀元,開創以衛星導航為基礎的多手段融合、天地一體化、服務泛在化、智能化的新時代。
國內產業規模爆發式增長產業集群日益壯大
衛星導航被列入“十二五”規劃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經過近20年的發展,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已初具輪廓,導航定位核心技術取得諸多突破,技術和應用水平得到顯著提升。作為核心推動力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北斗系統,是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并與世界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兼容共用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去年底已經試運行,認知度、關注度和影響力逐步顯現。目前,北斗二代衛星導航系統已發射10顆衛星,未來5年將形成并實現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的兼容互操作可交換功能,衛星導航與無線通信也將進入一體化融合發展的嶄新時期。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咨詢中心的數據顯示,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2011年的產值接近700億元,導航定位終端的總銷售量突破4500萬臺。截至2011年年底,我國導航定位應用終端社會總持有數量達到8000萬個左右,呈高速增長態勢。與2000年相比,產值增幅為二三十倍。
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的增長主要集中在大眾應用領域,特別是個人應用和車輛應用兩個方向。移動互聯網的高速成長為位置服務產業大發展創造了條件。今年上半年,我國移動電話用戶數量已超過10億戶,其中3G用戶達到17575萬。所有移動電話均帶有位置報告功能將是未來產業的發展趨勢,導航手機終端銷量及位置服務由此將形成龐大的用戶市場。
此外,我國汽車產銷市場已躋身世界第一,而前裝市場滲透率只有約4%,市場潛力同樣較為可觀。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苗前軍介紹說,我國消費者當前車上(車聯網)、手上(移動互聯)、網上(互聯網)、物上(物聯網)的“四上”新型生活方式,正在加速催生衛星導航新的應用和服務模式。
據估算,目前,我國涉足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的廠商與機構超過7000家,總投資規模500億元左右。大批新的公司正在迅速成長,形成骨干企業集群。其中十幾家公司已成功上市,還有一大批正積極籌備上市。目前我國已形成以重點城市為中心的區域產業聚集區。珠三角、京津冀等五大地區都已各具發展資源與優勢。依據地方特點,地域性的產業分工正在形成。
專家表示,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呈現出爆發性、跨越式、規模化態勢,將迎來跨越式發展,預計2020年進入成熟期。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