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蘋果發力汽車業,8家車企欲整合Siri汽車應用,這幾家企業包括通用、豐田、寶馬等,這樣會遇到一個問題,下一步在車上裝一個iPad,過幾年iPad會不會就代替車載信息系統?”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車技術中心前期工程部架構經理蔡德暄說到。這或許不是危言聳聽,聯想到2012年3月谷歌無人駕駛汽車拿到牌照獲準上路;英特爾提出未來將著重發展汽車信息娛樂系統;IBM也將觸角直接伸向了汽車。IT巨頭染指汽車領域,伴隨著車聯網大潮襲來,或將給汽車業帶來巨大變革。
智能手機進汽車
近幾年智能手機進入汽車中,成為移動互聯網的一個環節。
最近在成都舉辦的2012中國汽車電子國際論壇暨汽車半導體應用峰會上,中國聯通研究院副總工唐雄燕提到,全球與車聯網相關的市場規模將從2010年的100億歐元到2020年的1570億歐元。
車聯網勾勒的藍圖“看上去很美”,成為移動互聯網另一載體看似指日可待,車載信息終端也不得不“厘清”思路,順應這一潮流。蔡德暄說,現在可以把智能手機上的導航拷貝到車載終端上。而這面臨一個本源問題,那就是下一代的信息系統到底要解決什么問題,一是要有更友好的HMI、音效以及收音效果,iPhone現在還沒有收音機,它更多的是運用互聯網收音機。二是成為汽車與人交互的窗口,要向駕駛者傳遞正確的信息,這些信息如何用更生動、更明確的方式確保汽車用戶的理解很重要。他進一步提到,iPhone或者是iPad解決不了所有問題,這是關鍵。
伊萊比特汽車公司汽車軟件事業部中國區總經理周建峰向記者表示,車聯網已成一大趨勢,最近幾年智能手機進入汽車中,成為移動互聯網的一個環節,汽車也成為一個在線的車聯網環節,導航不再是單一的導航,更多的導航是和外界進行聯合。另外人機界面越來越重要,功能越來越多,而功能化的體現需要有效地把應用從智能手機轉到汽車中。
兩者的融合發展看來勢在弦上。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汽車電子事業部郭宇輝指出,未來車載信息終端將會圍繞著中控臺這塊主屏,并會朝著后排雙屏來發展,前排和后排的功能分化將會越來越明顯,前排主要是以導航和主被動安全等功能為主,娛樂為輔;后排以娛樂為主,這意味著未來手機、iPad以及車載前屏后屏之間的通信互動將會越來越凸顯。
相應地,服務模式也將發生變化。“在車聯網服務上,一是車載終端開始借鑒智能手機的一些功能,智能手機是硬件和軟件應用相分離的模式,如果這一模式應用在車載終端上,有可能將來整個汽車服務是和終端無關的一些專業化應用服務;二是移動互聯網的應用會進入車載終端,云計算和云服務的發展將帶來改變,一些個性化和定制化的服務會出現。”唐雄燕進一步指出。
尋求融合之路
將車載終端和手機融合起來成一大方向。
在這樣融合的浪潮下,車載終端廠商自然不能置身事外,也在積極尋求挺立“潮頭”的機會。哈曼汽車卓越運營執行副總裁、亞太區汽車業務總裁柯大衛指出,哈曼在車聯網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已開發的業界首個個人解決方案平臺Aha,可對內容進行定制,客戶可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選擇想要去的咖啡館、餐廳等等。并且可基于現在所行駛的路線,Aha提供個性的推薦。“這是一個復雜的車載平臺,為用戶提供集成的內容接口,人機界面非常簡易,在不遠的將來這一平臺會在中國部署。”柯大衛提到。
目前蘋果手機涵蓋的功能包括可在手機上對車輛進行操作,查詢車輛的位置等。比亞迪汽車電子技術部經理趙龍提到,車聯網通過3G網絡和車內網絡的結合,將使汽車更加智能。比如,幾個朋友一起出去玩,如果沒有車聯網,只能電話互相告訴我到哪兒了,如果有網絡,你就可以在導航上看到組成這個車隊的任何一個人的位置,這種交互實現了智能化。二是車載多媒體更加綜合化,與消費類電子的融合是發展方向,并向汽車電腦發展。不止是一個多媒體的功能,它還涵蓋了更多的功能。比如有故障診斷功能,可以提示何時該保養、該保養什么等。目前比亞迪上市的E6B車型,已能提供相應的功能和服務。
德賽西威公司創新與產品管理經理徐建也提到,車載信息娛樂系統近5年沒有太大變化,而手機的變化是翻天覆地的,所以我們致力于將車載終端和手機融合起來。“比如導航,用戶覺得車載導航不如自己的手機導航好用,還有車載導航只有一種方式,而手機可以裝高德甚至是谷歌。我們的目標是讓車跟云連接起來,實現快樂云駕駛。”徐建指出,“對消費者來說一則省錢了,二則熟悉手機所有的操作和界面,不需要再去熟悉車上的系統。
而藍星科技的ScreenLink技術思路與德賽西威的不謀而合。藍星科技副總經理兼研究院院長冉龍波博士提到,手機與車機互聯技術發展很快,已經成為當前的研究熱點。
冉龍波進一步提到,這會使車機軟件的開發模式發生很大變化,因為車機軟件穩定性、可靠性等要求很高,導致軟件的開發周期很長,有了ScreenLink之后,就可在手機上開發應用。ScreenLink技術非常有應用前景,一是資源共享,因它可快捷地共享在手機上開發的數以萬計的豐富應用,還可共享手機強大的硬件資源。二是成本優勢,硬件成本如通訊模塊、GPS模塊等都得到很大的改善。而且手機很多的軟件模式都是免費的,加上手機的通信套餐比車機的通信套餐便宜,這就降低了Telematics應用的成本,可以在運營商、車廠、車機廠、軟件商等之間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推動Telematiccs的發展。
新技術助力實現
4G和汽車以太網技術將促進車聯網發展。
消費電子與車載電子融合的大幕正在開啟,然而這不僅需要汽車廠商、IT廠商、運營商、內容和服務提供商尋求共贏的模式,在技術上也要多方儲備。郭宇輝表示,在車聯網領域,車內無線的連接有Wi-Fi、藍牙等等,有線連接方面有USB等與iPhone、iPad相連,在車外有藍牙、Wi-Fi、3G等技術。隨著家庭以及手持式設備的發展,未來對這方面的需求會與日劇增。此外,車載影音離不開聲音,未來將會集成語音識別等技術。
唐雄燕表明:“移動通信是車聯網的基礎和依托。隨著汽車信息服務對網絡覆蓋和帶寬的需求不斷提升,這就需要移動通信技術從2G到3G再到4G的不斷演進。”
目前車載電子產品利用USB和藍牙實現了與消費電子產品的信息共享,并且以太網也逐漸成為消費電子產品的標準接口。為更好推動車載以太網普及,讓產業鏈各方加入車載以太網的隊伍,博通與恩智浦、飛思卡爾和哈曼于2011年11月成立了OPEN聯盟。博通公司基礎設施與網絡事業部汽車網絡產品高級產品線經理TimothyLau表示,未來幾年,車載以太網市場將呈現一個爆炸性的增長,車載半導體市場2014年將達到260億美元,如果用于車載網絡連接方面的技術主要是以太網的話,估計到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