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軌道交通設計咨詢行業發展總體回顧
1965年隨著由北京城建院承擔咨詢設計工作的國內第一條地鐵北京地鐵一期工程的興建,標志著我國軌道交通設計咨詢行業的發端。
計劃經濟時期,我國軌道交通設計由業主或投資方委派專業的設計單位完成。市場經濟時期,政府對經濟宏觀管理逐步放開,偏重以市場來調節和配置經濟要素,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和對外開放,國民經濟得到了持續增長,各大城市的交通需求表現得非常強勁,上海、廣州等城市也相繼提出新建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城市軌道交通咨詢設計市場開始出現雛形。“十五”期間,我國軌道交通建設達到高潮,軌道交通設計咨詢行業開始走向成熟。
二、當前軌道交通設計咨詢行業發展綜述
我國軌道交通設計咨詢業是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過程中逐步發展起來的。由于發展時間較短,行業發展還很不成熟。內部存在綜合實力較弱、服務片面、市場空間狹小、服務質量不高、企業經營機制不靈活、對政府部門的依賴性較強等一系列問題;外部環境上存在行政管理色彩較濃,業主行為不甚規范等制約。因此,我國軌道交通設計咨詢行業尚處于初級階段。但是,軌道交通設計咨詢已發展成為各大設計院的重要業務,逐步成為專項或獨立的咨詢業務。
三、我國軌道交通設計咨詢行業格局
目前我國軌道交通設計咨詢行業內主要有十大總體設計院,他們的主要情況和業務特色概要如下:
1、北京城建設計研究院。成立于1958年,是中國工程建設行業知名的綜合型勘察設計公司,全院員工850人,其中技術人員400多名,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級及高級工程師近200名。
2、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成立于1955年,現有職工808人,專業技術人員699人,包括設計大師3名,享有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53名。是全國較具實力的市政工程設計研究單位之一,其業務主要集中在北京軌道交通市場,包括北京地鐵4號線、機場線兩條線路的設計總體工作以及亦莊線、大興線前期預、工可報告編制工作。
3、上海市隧道工程軌道交通設計研究院。成立于1965年,現有在職職工約380人,其中具有中級以上技術職稱的人員占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70%,從事工程咨詢、勘察和設計業務5年以上的技術骨干220人。
4、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成立于1954年,現有職工1500多人。擁有工程院院士、設計大師一批學術帶頭人,歷年來獲得國家、部、市級優秀設計和科技進步獎400余項。
5、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院。成立于1963年,現有職工418人,專業技術人員371人,其中:中級職稱93人,高級職稱114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6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人。
6、上海鐵路城市軌道交通設計研究院。成立于1953年,現有職工673人,其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78人(高級職稱技術人員134人,中級職稱技術人員206人);各行業注冊師100余人。
7、鐵道第二勘察設計院。成立于1952年,現有工程技術人員2588名,其中高、中級工程師(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700人。
8、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成立于1953年,現有31個工程專業的技術人員2978人,其中:教授級高工28人,高級職稱695人,中級職稱1135人,有國家級勘察設計大師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科技專家59名。
9、鐵道第四勘察設計院。成立于1953年,全院共有工程技術人員3400余人,其中國家設計大師、教授級高工和國務院、省部級授銜專家66人,高級工程師700余人,工程師1300余人。
10、廣州地下鐵道設計研究院。成立于1993年8月,現有職工1000余人,其中中級以上職稱500人,各類各級注冊師近200人。
四、以總體設計和預工可編制為主、咨詢為補充的行業特點
1、承擔總體設計成為體現總體院市場能力和綜合能力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方面。
由于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項目具有系統性強、建設周期長、涉及專業廣、接口復雜等特點,總體設計工作起著非常重要的基礎作用。因此,承擔總體設計工作也就成為最能體現設計院實力的業務,占主要份額。
2、承擔預工可編制既為爭奪總體設計任務準備,又作為輔助重要業務。
預工可編制是開展總體設計的前期工作。為了保持工作的延續性,通常由預工可編織單位承擔總體設計工作,因此,承擔預工可編制工作也成為各大總體設計院爭奪的業務重點,既為總體設計任務作鋪墊,又可以作為輔助業務。
3、承擔咨詢任務是拾遺補缺,也為衍伸業務和業務創新鋪墊。
與預工可編制、總體設計業務相比,設計預審咨詢、施工圖設計審圖等咨詢任務在設計咨詢行業中屬于補充業務,雖然比重不大,但是也為設計院開展衍生業務及開展業務創新提供基礎。
五、境外機構在我國軌道交通設計咨詢行業業務情況
在中國軌道交通設計咨詢行業蓬勃發展的同時,境外機構也紛紛進入中國軌道交通市場,設立分支機構,逐步開拓城市軌道交通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咨詢、BOT等業務,主要情況如下:
1、美國施偉拔有限公司(WilburSmithAssociates),由世界著名的交通運輸權威施偉拔(WilburS?Smith)先生于1952年在美國創立。該公司參與了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優化調整、杭州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優化)等項目。
2、法國SYSTRA公司,參與了廣州地鐵2號線可行性研究,廣州地鐵1號線盾構監理工作,并為廣州地鐵1號線提供總體建設咨詢服務,為上海、蘇州、北京軌道交通提供網絡規劃。
3、柏誠公司,1898年便在中國進行勘探鐵路的任務,目前已發展為亞洲最大的工程顧問公司之一,參與了上海部分軌道交通項目咨詢業務。
4、漢堡城市交通運輸咨詢公司,先后參與廣州地鐵1號線機電系統獨立咨詢及監理、運營及維修培訓工作,廣州地鐵2號線設計規劃咨詢服務,青島地鐵1號線設計規劃咨詢服務,上海磁懸浮鐵路培訓協調,成都地鐵一號線設計規劃咨詢;北京地鐵4號線公私合營(PPP)融資及建設模式咨詢服務,并提供了數項新鐵路系統規劃和運行參考服務,包括:中國鞍山市一體化輕軌交通系統運輸系統、青島城市快速軌道交通系統規劃輔助、成都大運量軌道運輸系統的規劃輔助、南京地鐵車輛合同及技術規格書的審查。
5、德國歐博邁亞公司,作為最早進入中國的德國工程設計咨詢公司之一,于1985年就開始了對中國工程的設計咨詢。其在中國的業務幾乎囊括了所有領域的工程設計咨詢,完成了數十項重大項目,例如:上海磁懸浮鐵路設計咨詢;深圳地鐵皇崗站及口岸聯檢樓建筑方案設計等。
6、香港地鐵公司,2002年在國內成立了首家合資公司——上海港鐵建設管理有限公司,為上海軌道交通9號線一期工程提供項目建設管理和咨詢服務。2004年與深圳人民政府確定深圳四號線二期項目建設及經營BOT合作模式,同時引進地鐵和物業綜合開發經驗。同年,又與北京市人民政府確立公私合營模式,成立公司合營公司建設和運營北京地鐵四號線,并獲得特許經營協議。同時,發揮自身優勢,在成都、武漢、天津與南京等城市尋求業務拓展機會。
此外,其他境外機構也都在積極謀求參與中國軌道交通的投資和建設,如新加坡地鐵公司正與杭州市人民政府謀求合作,計劃為杭州即將興建的地鐵工程提供咨詢及專業工程服務。
六、我國軌道交通設計咨詢市場分析
“十五”期間我國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給設計咨詢行業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打開了市場空間。“十一五”期間,國務院又批復了上海、廣州、深圳等12個城市的近期建設規劃。此外,一批新興城市如寧波、廈門、鄭州、東莞等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正在編制和申報中,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又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高潮,設計咨詢行業面臨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