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0日,德國“安全智能交通——德國測試現場”項目承擔單位宣布完成迄今世界最大規模的智能安全交通技術現場測試。在德國黑森州法蘭克福周邊劃定的測試現場,120輛車、500位司機共行駛了160萬公里路程,積累數據超過四百萬兆。
該項目通過采用“汽車-物-網絡通訊系統”,將汽車與汽車、汽車與基礎設施相互聯成網絡,及時提醒司機路面障礙、惡劣天氣、前車緊急剎車、下一個施工地路況、行駛到下一個路口為綠燈的最佳速度等情況,同時,采取匿名方式,將車輛行駛信息傳輸給交通中心,不斷優化更新更大范圍、更反映實際、更為精確的交通狀況,從而顯著提高了交通運輸的效率和行駛的安全性。
項目由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發起動議,2012年8月6日開始實施。具體由奔馳公司負責協調,歐寶、奧迪、寶馬、福特、大眾、福特等汽車制造商、博世和大陸集團兩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以及德國電信、弗朗霍夫協會、德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慕尼黑工大、柏林工大以及德國黑森州交通和道路管理局、法蘭克福市等共同承擔。聯邦政府、黑森州政府和VDA共同投入6900萬歐元,其中聯邦政府的經濟技術部、教研部和交通建設和城市規劃部共投入3800萬歐元。
據估算,如果為所有車輛裝置這種無線網絡通訊系統,德國每年可節約費用110多億歐元,其中事故損失費65億歐元,因減少行車時間和環境污染等節約49億歐元。這項技術已經成熟,具備進入市場的條件,奔馳公司計劃率先在今年的新車系中裝配。2015年將首先應用于從荷蘭鹿特丹經德國法蘭克福到奧地利維也納這條通道,為司機提供建筑工地路況和其他預警信息,不過,有專家認為,要讓大多數司機受益并讓堵車風險消失,至少還需10年。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