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地鐵11號線指揮控制中心)
一條軌道線路,多則40多個地鐵站,少的也有10多個。而每個地鐵站內,則包含電力、火災報警、通風、照明、給排水、電扶梯等諸多系統,該如何實現數據共享、進行統一的綜合監控管理呢?這就需要軌道綜合監控系統了。
(海信軌道產品經理劉見接受記者采訪)
軌道綜合監控系統一直是地鐵運行的核心關鍵產品,不過目前行業內大多數產品數據處理規模有限,難以滿足行業新的發展趨勢。目前地鐵11號線運用的軌道綜合監控系統,是青島本土企業海信網絡科技十年磨一劍自主研發的拳頭產品,支持無限擴容,經國家軟件測評中心測試驗證,系統數據處理規模達到1000萬點,突破行業內系統處理規模的瓶頸,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劉見舉了一個例子。“以青島目前規劃站點(41座)最多的1號線為例,1座地鐵站大約有2萬數據點,41座地鐵站就是82萬數據點,傳統的綜合監控系統處理點位一般是100萬,勉強可以控制這樣1條超長地鐵線路。”劉見說道,而海信1000萬點處理規模的綜合監控系統,即便需要同時控制10條這樣的超長地鐵線路,也照樣可以。
作為操控整條地鐵線路的“最強大腦”,自然需要7*24小時不間斷穩定運行。目前行業內都在每座車站設置雙服務器,一臺服務器出問題時由另一臺服務器接管,但當兩臺服務器都出現故障時,就無法對車站進行監管。
而海信綜合監控系統具有極強的穩定性。當一個車站兩臺服務器都出現故障時,可以由相鄰車站服務器接管,即使相鄰車站服務器也同時出現故障,還可以由中心、停車場的服務器進行接管,確保系統能夠長期穩定運行,大大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
參觀完青島地鐵11號線指揮控制中心后,媒體朋友還來到海信新研發中心,與海信網絡科技軌道交通事業部總經理王海勝一起交流海信在軌道交通領域的發展歷程及產業布局。
“目前除地鐵11號線,貴陽地鐵2號線、長沙地鐵5號線、青島地鐵1號線、青島地鐵8號線也將使用海信綜合監控產品。”王海勝介紹道,在軌道無人駕駛領域,海信也突破了支持全自動無人駕駛的綜合監控技術,研發出了海信行車綜合自動化系統,進一步提高了軌道全線的綜合效率和整體自動化水平。
(王海勝與媒體進行交流)
海信網絡科技從2008年開始將軌道交通作為公司新的戰略發展方向和增長點,歷經10年自主研發,掌握了軌道綜合監控和乘客信息系統的關鍵技術,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目前已擁有25項專利和28項軟件著作權。“在綜合監控領域我們走了10年,未來我們希望突破軌道交通更核心的信號領域,掌握核心技術,打破國外壟斷。”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