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交通配套的完善,未來昆明市中心城區組團之間,30分鐘內到達不再是夢想。
城市作為一個經濟、文化和行政的重要組成體,承載著人們衣食住行的各種壓力。作為一個省會城市,幾百萬的人口面臨著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口密集帶來的交通擁堵。此前,有數據顯示,昆明晚高峰一環內車速為9.42公里/小時。隨著政府對昆明區域和城市骨架路網的不斷規劃和改善,將逐漸使昆明的交通出行變得更加便捷。
未來昆明市中心城區組團之間將實現30分鐘內到達,南繞城高速將調整為快速路,中心城區快速路將進行優化。對城區內85座立交橋進行規劃,保留27座、改造11座、新增50座。未來的春城將迎來交通快時代,而不再是“堵城”。
政策解讀
規劃1
未來中心城區組團之間30分鐘可到達
據了解,在新編制完成的《昆明城市快速路系統規劃研究》規劃中,規劃年限為2012年-2050年,規劃范圍為中心城區620平方公里范圍,研究影響的范圍拓展至滇中城市群規劃。規劃目標要求實現“高快協同”,即高速公路與城市快速路要形成協同的“高快路網”。以及機動性與可達性—“10、20、30、40”,即中心城區任一點10分鐘可上快速路;上快速路后20分鐘可達高速公路出入口;中心城區組團之間30分鐘可達;中心城區組團之間40分鐘快速公交可達。
通過規劃,高速公路方面增加了昆易高速、晉江高速、呈澄高速和晉紅高速。昆易高速為高海高速南延,向西南方向經過易門至滇中高速環路,強化城市西出口;晉江高速為增加晉寧至江川以及建水縣的高速公路(省高速公路網規劃的通道),增加城市向南出口通道。呈澄高速為增加呈貢馬金鋪至澄江高速通道。
規劃還面向遠景設置增加高速外環西北段和滇池新通道。增加高速外環西北段將解決高速內環與外環共線的問題,增強“一主四輔”之間的聯系,解決了目前西北繞共線、南繞城高速切割黃金地帶問題。增加滇池新通道,將從東策點評繞城線向西,設滇池隧道,置換南繞城高速,增加一個西部出口,改善滇池北岸生態環境,提高城市西出口能力。
政策點評
交通的核心在時間,以最短的時間到達目的地,這是交通本質。昆明周邊區域新增4條高速路,不僅加大昆明對4條公路周邊區域的連接,更重要的是加強相關地域的經濟建設。
規劃2
南繞城高速將調整為快速路
昆明繞城高速公路既是國家高速公路網和西部開發省際通道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云南干線公路骨架網的環線之一,是構筑國家交通大動脈、暢通省際交通主動脈,改善昆明交通內擁外堵狀況,促進公路沿線城鄉經濟一體化發展的關鍵設施。在遠期規劃中,預計滇池二通道修建完成后,將會把南連接線調整成為快速路,代替南連接線過境以及貨運功能,增加對滇池北岸湖濱地帶交通服務功能的優化,提升該區域的交通服務功能、環境品質以及土地價值。
中心城區快速路網包含五華、盤龍、官渡、西山、空港,待優化調整后,將會由過去的“2環9射8聯通”,形成“2環11射9聯通”。其中,兩環是二環、三環路,11射是指彩云路、昆曲路、龍泉路、前興路、碧雞路、昆武路、昆畹路、昆曲路、機場路、昆石路、貴昆路、昆玉路。新規劃的快速路網,共有318公里,較之原規劃中,增加了50公里,提高了18.6%。
政策點評
隨著快速路系統的逐步規劃,將成為緩解大昆明城市交通擁堵的重要措施。南繞城高速將調整為快速路,將提高地面交通效率,降低出行時耗,從整體上提高城市交通可達性。客觀上形成快速大容量的交通走廊,滿足昆明市區城市內部中長距離機動車交通、對外交通之需求。屏蔽過境交通,避免過境交通對城市的干擾,避免市內大量交通穿越市中心。通過快速路網系統的規劃建設,配合立交橋建設規劃,能夠從內而外地改善昆明城市道路交通系統,帶來快速化、立體化的交通。
規劃3
中心城區快速路進行4個優化
提出三環北段推薦采用灃源路方案,并進行雙通道控制,同步預留控制北辰大道通道。以雙通道規劃控制和預留,待繞城高速體系建成后視交通狀況再來審視三環快速提升問題。
打通春城路至彩云路,形成“春城路-彩云路”新通道,將呈貢至主城交通從朱家村、石虎關方向剝離出來,從而理順東南片區快速通道,減輕石虎關和朱家村立交壓力。
貴昆路快速路局部改線接東三環,避免原來接入昆石高速帶來的交通量過度集中,也使東市區擁有更便捷的對外出口。
增加二環、三環和繞城內環間的快速射線,增設龍泉路、昆畹路和前興路三條快速射線。通過對龍泉路的提升,接西北繞城高速,增強城市北出口通道能力;通過對昆畹路提升,與龍打壩公路順接,在團結街道接通西北繞城高速,增加一個新的城市西出口;通過對前興路提升,彌補南市區快速路覆蓋,建立核心區、南市區與滇池北岸的快速聯系,從而擴大快速路規模和覆蓋面。
政策點評
中心城區快速路進行4優化是根據昆明城市交通發展的具體情況制定的。實際上快速路就是“城市高速公路”,它可以聯合高速公路形成一個城市快速路網,在連接昆明市的各功能組團或分區同時,規劃方案將支撐昆明城市規模的合理擴展。
需要保持及時暢通的溝通,前期的規劃也是需要做到完善的。”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