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寧夏公路管理部門建成的第一個地區級路網信息管理系統帶來的變化。3月14日,記者來到今年1月份正式運行的吳忠公路分局路網監測與應急處置中心,了解了中心在運行監控、應急指揮調度、對內行政監督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用科技查漏補缺用網絡應急指揮
老話說:“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而如今,“管理者不出門,便知路上事”。這話所描述的是寧夏公路管理部門建成的第一個地區級路網信息管理系統帶來的變化。3月14日,記者來到今年1月份正式運行的吳忠公路分局路網監測與應急處置中心,了解了中心在運行監控、應急指揮調度、對內行政監督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篩查——
識別“疑似”超限運輸車
剛一進入指揮中心,記者就感受到了這里不同于其它地方的“溫度”,這里的大屏幕由15臺液晶顯示器組成,24小時不間斷運行,因此會產生很多的熱量,房間會格外的熱。
馬金銀和楊楊是當天指揮中心值班的工作人員,在進入這個中心之前,他們已對相關的軟、硬件知識、系統的維護管理及應用、轄區路網及基層站點分布情況、突發災害事故應急流程進行了集中系統的培訓。“我們也是在不斷地學習和積累經驗中。”馬金銀說。
15時13分,系統出現報警,有“疑似”超限運輸車輛出現,記者在顯示器上看到,抓拍地點是太陽山超限運輸車輛監控點,通過識別后,馬金銀根據圖片及視頻判斷此車為誤抓信息。
15時32分,系統又一次報警,這次的識別結果仍舊是誤抓信息。
記者計算了一下,在40分鐘的時間里,馬金銀共接到7個報警信息,他告訴記者,這樣的報警信息每天會有100多個,以晚上居多,這些“疑似”超限運輸車輛大部分屬于誤報信息,因為系統是根據車輛的長、寬、高來判斷的,有時是空車的情況也會報警,可能長度超出了范圍,這樣就需要他們進行識別。
“我們在高沙窩、花馬池、太陽山等地方設了6個點,在這些點系統具備自動報警、全景監控和車牌識別功能。”馬金銀說,只要路過監控區域的超限運輸車輛都逃不出系統的識別,接到系統報警后識別出違法運輸車輛會立即通知相關大隊進行處理。
記者了解到,中心自1月23日正式運行以來,共接到疑似大件車輛報警信息1387次,進行分揀確認為超限運輸車輛51輛。
監督——
路政人員執法工作
記者看到,這15個監控屏幕中,除了有各“超限運輸車輛監控點”和治超監測站的視頻監控外,還有業務大廳工作人員辦公畫面。為了讓記者直觀的感受到系統的語音調度功能,馬金銀給視頻中的惠安堡治超站的業務大廳進行了網絡語音通話。
“這套系統除了監控這些業務大廳外,同時還具備對分局所有路政、養護車輛的GPS定位、超速報警、軌跡監管、行駛里程、油料自動生成等功能。”馬金銀說,這樣不僅能監督路政執法人員每天的巡查工作情況,還可預防公車私用現象發生,對路政車輛的使用進行有效的管理和監督,視頻監控具備的回放功能,也為日后的取證提供了依據。
記者發現,視頻上顯示的每個圖像像素都很高,畫面非常的清晰。據悉,這個系統不僅可以監控錄像,并可以將畫面中的任何一處放大,在他的演示中,原本畫面上很遠的廣告牌被拉近了之后,上面貼的一行小廣告的電話號碼都看得非常清晰。馬金銀陸續向記者演示了系統中的路政執法裝備、人員信息統計和查詢功能;路政許可事項的網上審批辦理功能;轄區所有平交道口的實時監管功能;路產信息的統計、查詢功能。
“有了這個系統,使執法人員嚴重不足的問題得到緩解,消除了24小時監控的‘時間死角’,利用這些科技手段可以彌補許多路上巡查監控的不足。”馬金銀說。
應急——
指揮突發事件
“系統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應急指揮。”馬金銀告訴記者,系統可以及時通過語音對講及視屏錄像功能對突發事件進行處理,遇到突發事件能夠第一時間做好指揮及信息上報。
2月4日11時25分,京藏高速下行線K1266至K1255發生50余輛車追尾事故,中心接到事故信息后分別向“96958”救援指揮中心、吳忠市政府有關部門交通運輸局進行了上報,并下達指令通知所轄區路政大隊、養護部門全員上路,快速處理事故現場并對堵道的事故車輛進行迅速清拖,同時養護部門及時采取撒融雪劑、防滑沙等措施,通過多部門的協同配合,以最短的時間恢復了公路通行。
2月16日19時30分,吳忠路政大隊接到高速交警四大隊通報,京藏高速公路上行線K1278+800米處,車號為蒙M11806拉運四氯乙烯危險化學品原料的半掛車因該路段降雪車輛發生側翻,造成該路段交通堵塞。分局應急處置中心在接到路政大隊報告后,立即將此情況分別向區局"96958"救援指揮中心、辦公室、養護處及吳忠市政府交通運輸局、安監局、公安局等部門進行上報,交通運輸廳、公路管路局、吳忠分局相關領導第一時間趕赴現場,下達救援和疏通指令,組織路政、養護、交警、消防、運政交通、安監等部門實施救援疏導采取交通管制,車輛分流等措施在短短的3小時內將該路段事故車輛清理完畢,恢復通行。
這些都是利用路網應急指揮處理的突發事件,據記者了解,中心運行近兩個月來,處置各類突發事件9起,遠程錄制事故現場視頻9次,向管理局上報信息107條、向分局各基層單位下達指令118條。
遠景——
路網管理信息化覆蓋面將會更寬更廣
而這些高科技是如何做到查漏補缺,網絡應急指揮的優勢和發展將會如何?
寧夏公路管理局路政處一名負責人告訴記者,吳忠公路分局路網運行監測與應急處置中心的運行,是在公路管理局領導的重視下,進行的路網信息管理先行先試,建設過程中局主管領導帶領業務部門領導多次到分局指導。中心將有線光纖網絡、無線3G網絡及分局局域網進行三網合一,以此實現所有路政車輛的巡查運行情況超速報警,災害事故現場、治超檢測現場、治超站業務辦理、收費站內外廣場和大件運輸車輛監測點的視頻實時傳輸。集成多模塊數據采集系統,會將路政賠(補)償案件的管理數據、路政許可事項的管理數據、基層單位的基礎數據、執法車輛行駛數據、超限車輛的檢測數據實時傳輸到路網應急指揮中心。此外,對不同層級的管理者給予相應的管理權限,使其能夠在自己的辦公電腦上隨時掌握基層第一手資料,有效提高分局對轄線、單位的管控能力和應對突發災害事故的應急處置能力。
“信息是公路管理部門決策的重要依據,特別是在路網的運行和獲取各類路況信息、處置各類突發事件等方面,能使公路管理者快速采集、研判相關信息,為下達處置指令提供強有力的輔助依據,使管理者的決策更加科學化、更加有預見性、即時性。利用路網應急指揮系統快速高效的特點,可以加快部門之間信息資源的交換速度,促進各部門之間快速有效地銜接。而通過信息化建設,特別是地理信息技術、全球定位技術、現代化通信、3G視頻傳輸等技術的應用,加大了對重點路段和執法崗位的監控力度,全面提升了公路安全運行水平。當前,公路安全形勢依舊嚴峻,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時有發生。通過建立路網應急指揮系統,可以整合應急保障資源,有效聚集信息,切實提高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快速處置能力。”這名負責人還表示,公路路網管理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吳忠公路分局路網應急指揮中心的建成僅僅是個開始。
下一步,為了確保路網路應急指揮中心管理規范、處置及時、上報準確,吳忠公路分局著手進行中心制度建設,也會以公路管理信息化建設為主線,拓展、深化路網應急綜合應用平臺的功能、范圍和作用,預留相應的接口,在條件成熟時,將分局所有行政車輛的動態監控納入指揮中心。另外,會與自治區交通運輸廳信息監控中心、“96958”救援指揮中心以及兄弟分局相應的路網應急指揮系統對接并網,實現全區路網信息資源共享。同時,協調整合收費站外廣場監控、公安系統電子監控等視頻資源,多渠道完善沿線固定視頻和監控設備,實現對轄區公路的全天候、多角度、立體化路網監控。通過手機短信、網站、微博、廣播、電視等多種渠道,及時向社會發布路況信息、氣象信息等,多方位地滿足公眾出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