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智慧城市建設的呼聲越喊越高,智能交通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部分,不僅肩負起了交通安全的責任同時也使安防行業企業獲得了新的發展商機,行業媒體作為重要的傳播渠道,在報道行業動態時,不應該為任何目的而修改實事本意,否則不僅誤導輿論走向,也將降低媒體本身的公信力。
新聞背景
近日,小編在關注智能交通行業動態時,瀏覽到某媒體報道一則消息稱《2030年高速公路智能交通市場將達3200億》,另一則消息《智能交通升至國家戰略未來三年投資四萬億》。這激起了小編的好奇心,智慧城市、智能交通上升至國家戰略不假,但是市場能有如此之大?
行業媒體勿投機取巧誤導輿論降低公信力
還原事實真相
2011年千萬級智能交通項目數量為195項,同比增長了129%,項目金額合計57.9億元,同比增長了180%,當時行業規模約在120億左右。智能交通市場這幾年增長很快,《交通運輸信息化“十二五”規劃》預計城市智能交通2015年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50億元。但是有媒體報道《2030年高速公路智能交通市場將達3200億》,而高速公路智能交通市場與城市智能交通都只是智能交通市場的一部分。2030年一年高速公路智能交通市場就有3200億,還是讓人感到吃驚,令人生疑。
原文這么講:至2030年國家和地方高速公路新建投資大約9.5萬億,智能交通系統投資大約占2%,新建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統市場規模約為1900億。目前全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約10萬公里,每年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統維護維修里程約1萬公里,并隨著通車里程增加維護里程也在逐年增加,如果維護維修、升級換代投資按新建系統投資的30%計算,這部分滾動投資約1300億,因此至2030年高速公路智能交通整體市場規模約為3200億。2012年,我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為1.13萬公里,而未來17年的待建里程約為12萬公里,平均每年不足1萬公里。高速公路建設的市場規模將仍將是一個逐漸下降的趨勢,但《規劃》的出臺延緩了下降趨勢,并提升了我國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統總投資規模。
文章中談到,新建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統市場規模約為1900億,這是2013到2030年這18年合計的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統市場規模,平均每年100億多一點。而維護維修、升級換代已建投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統按新建系統投資的30%計算,這部分滾動投資約1300億也不是每年都要這么多。結合文章內容便很容易看出這標題《2030年高速公路智能交通市場將達3200億》文章的紕漏。這是相當不負責任的表現。
與這則消息有異曲同工的另一則消息則稱《智能交通升至國家戰略未來三年投資四萬億》,業內人士誰也不會相信智能交通市場有這樣大。
原文講:據悉,交通運輸部對統籌各種交通運輸方式、構建大交通格局是蓄能已久了的,國家鐵路局并入后,交通運輸部開始發力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而交通運輸部今年的工作重點就是完善和調整綜合交通運輸規劃、推進出臺國家公路網規劃、研究制訂綜合運輸樞紐規劃。從政策層面看,3月份,國家發改委印發《促進綜合交通樞紐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基本建成42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發展目標和“按照零距離換乘和無縫化銜接的要求全面推進綜合交通樞紐建設”主要任務。對于交通投資規模,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運輸經濟與技術研究室主任李連成表示,“十二五”時期鐵路基建投資2.3萬億元,前兩年已經完成近1萬億元,后三年仍需投資1.3萬億元;“十二五”末高速公路將達12萬公里,目前通車里程是9.5萬公里,再加上鄉鎮、建制村以及一些線路改造,“十二五”后三年公路投資規模在2.5萬億左右;“十二五”后三年,還有40多個機場、近百個港口深水泊位待建。如此算來,“十二五”后三年交通投資規模近4萬億元。明明是“十二五”后三年交通投資規模近4萬億元,標題卻變為智能交通未來三年投資四萬億。文不對題是小學老師都會強調的錯誤,更何況作為一個專業性的媒體人,犯如此低級錯誤,不僅是體現出個人工作態度的不合格,更是對媒體公信力的極大破壞。如果企業誤以為智能交通市場規模真的如此巨大將會造成投資失誤。
兩則智能交通市場的新聞都犯了非常低級的錯誤。首先是撰寫新聞的記者和審稿編輯以“語不驚人死不休”為制造能夠嘩眾取寵的新聞標題而不顧事實。二是撰寫新聞的記者和審稿編輯知識面太窄,對市場總體情況不了解。三是沒有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
小結
對于媒體的責任問題,楊保軍先生在《新聞精神論》里做了很好的概括,主要是:(l)求實為本的科學精神;(2)正義至上的人文精神;(3)和諧為美的自由精神。對于行業媒體也應該如此,以正確的輿論引導行業,以高尚的精神塑造行業,以優秀的作品鼓舞行業,積極傳播行業核心價值體系。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