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新長江大橋薄壁墩施工現場,標準化施工提升工程建設質量和安全管理水平。陳陸清攝
從2010年通車總里程突破3000公里,到2012年底將突破4000公里,在全國高速公路建設中,江西省近年來步伐迅猛。在令人矚目的“江西速度”背后,是堅實的工程質量和管理水平,而這一切得益于建設標準化的堅定貫徹和推行。
在高速公路建設的戰役中,標準化猶如嚴明的軍紀,成為勝利的重要保障。江西高速公路人緊緊圍繞工地標準化、施工標準化和管理標準化,建立了一整套科學系統的施工標準化體系,使得現場管理更加規范,從業單位和從業人員標準化意識明顯增強,工程質量、安全水平進一步提高。
工地標準化:細化到工人的居住面積
如果說高速公路建設是一場絲毫馬虎不得的戰役,工地就是至關重要的前沿陣地。有了工地標準化,戰場就盡在掌握之中。為推行工地標準化,江西省結合實際,對全省高速公路項目建設項目部、監理駐地、工地試驗室、場站建設、施工現場、施工便道、便橋等方面做出了具體要求,并提出了管理措施和驗收標準。
在項目開工前期,江西省各高速公路項目建設辦公室(以下簡稱“項目辦”)按《招標文件》要求,認真抓施工單位進場項目部駐地、實驗室、便道及拌和站等大型臨時設施建設,并將此納入履約檢查范圍。在施工單位進場期間,各項目辦從細節入手,把臨時建筑工程當作永久工程,嚴格按標準進行規范化建設與管理。
在九江新長江大橋建設工地,所有大型臨時設施都按“方案設計、評審、實施、驗收評比、投入使用”的標準化程序執行,大到試驗室拌和站、鋼筋加工車間、預制場、施工便道的建設,小到辦公生活駐地的設施配置、場內地面的硬化等都制定了明確詳細的標準和要求。一個細節是,標準甚至細化到“每個農民工居住面積不小于6平方米,床鋪不小于2平方米,不得使用通鋪”。
在工程建設中,各施工單位按照標準化要求建設各類拌和站、預制加工場地和材料存放場地,鋼筋、碎石集中加工,實現混合料(混凝土)集中拌制,構件集中預制,充分發揮集約化施工的優勢,規范施工現場管理,保證了施工管理效率。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