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滴滴出行聯合武漢交警宣布,以浮動車軌跡作為數據基礎的“智慧信號燈”,在落地武漢兩個月后初見成效。數據顯示,江發路園博大道段到發展一路段、京漢大道前進一路段到義和巷段的干線道路延遲指數分別有大幅下降。
用“智慧信號燈”科技治堵,標志武漢向智慧交通城市更進一步,武漢交警在運用移動互聯網數據來優化調整信號燈配時上取得成效。滴滴在智慧交通方與城市交通管理部門的合作也日益密切,用滴滴的大數據、高科技算法,幫助城市交通變得更通暢。
京漢大道是漢口擁堵比較嚴重的道路,為了改善道路的交通狀況,從5月下旬開始,武漢交警與滴滴出行合作,在江發路的六個路口,京漢大道的七個路口安裝了智慧信號燈。
這是一種新型的“智慧信號燈”,融合了滴滴平臺浮動車軌跡,以及武漢交警卡口、地磁等多元數據,在緩解武漢交通擁堵上已有成效。數據顯示,江發路早高峰各路口平均通行時間降低13.30%,各路口平均延誤時間降低29.74%,干線方向整體延誤時間降低23.37%;京漢大道平峰期各路口平均通行時間下降4.93%,各路口平均延誤時間降低8.53%,干線方向整體延誤時間降低5.81%。
與傳統的交通信號燈相比,滴滴的“智慧信號燈”在大數據源、數據挖掘推導、大數據計算處理,以及配時方案強復制性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浮動車軌跡數據的優勢在于覆蓋區域更大、可擴展性更強。滴滴可以推導出路口的全量交通數據,將數據輸入模型中,通過調整參數,可以“仿真”出不同優化方案實施之后的交通通行狀況,從而給出最理想的優化方案。優化方案上線之后,還可以根據實時的軌跡數據變化,看到配時方案的效果,進行快速迭代、優化,從而讓“智慧信號燈”不斷進化,用大數據、高科技,幫助城市交通更加暢通。
未來,武漢交警還將與滴滴繼續合作,在武漢全城逐步推行“智慧信號燈”,雙方合作的潮汐車道、智慧誘導屏等也將陸續落地,以緩解城市擁堵,方便市民出行。
目前,滴滴已經和全國二十多個城市開展了智慧交通戰略合作。在武漢、深圳、貴陽、濟南等城市落地了智慧誘導屏、智慧代駕熱力圖、智慧公交、智慧交通度量報告、“互聯網+信號燈”等多個智慧交通項目,并取得一定成效。
滴滴高級副總裁、智慧交通項目負責人章文嵩表示,未來滴滴會持續與城市交通管理者攜手打造基于互聯網+交通大數據的智慧出行、智慧監管、智慧運營、智慧決策等全域體系,基于大數據和智能調度、路徑規劃、交易引擎等人工智能技術,幫助政府進行前瞻性的市政規劃和基礎設施布局,提升城市的交通效率和居民出行體驗,賦能城市交通治理。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