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咱交通行業領域發生的一件事引起了央視的關注:青島一位任性司機,打開了放置在路口的信號機、改動了信號配時,造成了大面積交通擁堵。
事件
回顧
6月27日,馮某駕駛車輛途經嶗山區勁松七路附近幾個路口時,感覺等待信號燈時間太長,頭腦一熱便下車將信號燈調成了黃燈閃爍,后導致四個方向的來車交織在一起,非常混亂,無法通行。目前,馮某被嶗山公安分局以涉嫌損毀交通設施罪刑事拘留,案件還在進一步調查當中。
(央視新聞報道截圖)
看完報道后,讓人不禁感嘆,還有這樣的操作?當然奉勸各位,聰明的頭腦和高效的執行能力,也要用對地方啊!
同時也有一些讓人疑惑的地方:信號機這么容易打開?不需要解鎖什么的嗎?任意操作也不會報警……
帶著上述疑問,記者咨詢了青島標桿企業海信網絡科技,海信研發工程師表示:“事件中的信號機安全設計不夠專業,這才讓人輕而易舉地打開了信號機,還修改了信號燈配時。要是換成海信信號機,這種事情是絕對不會發生的。因為海信信號機不管是防盜設計、用料耐久,還是操控安全等方面都不會給不法分子留有一絲可乘之機。”
就此事件記者了解得知,市面上有些品牌的信號機存在以下三大隱患,才促發了本次鬧劇的發生:
隱患一:防盜系數低
現在許多品牌的信號機都有2至3個鉸鏈,這樣的話在信號機上就留有縫隙,很容易讓人用工具伸入縫隙內撬開。
(海信官網上的“具有防撬結構的信號機機柜”專利,不禁讓記者深深的膜拜)
隱患二:無安全機制
部分品牌信號機無需權限和密碼安全認證,任意人員可隨意調控,并且異常也無報警提示。
隱患三:機身材質差
部分品牌信號機為鐵質機柜,而城市中的信號機往往會成為貼小廣告的熱土,清理時易對信號機機身造成一定損害,防護面出現小破損,再遇上雨水生銹是必然的,時間久了就易破壞打開,完成安全隱患。
對于本次事件,不單警示大眾要遵法守法,同時提醒了各地交通設備的適用性。望政府、企業合作共贏,加速推進智慧城市的建設。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