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城管5日體驗”進行到第4天,10余名體驗者來到成都數字化城市管理指揮中心,體驗者們現場觀摩監督員街面巡查工作,進一步了解數字城管監督員如何利用“城管通”采集、上報、核查城市管理問題。在這里,記者了解到,13日當天,成都市區共有19087個監控探頭實時監控違章,而中心城區共有12260個探頭,一旦發現有砍樹、占道、亂倒垃圾等違章不文明現象,立刻會有城管工作人員到場解決問題,一旦監督員發現有城市部件,如垃圾桶、電線桿等損壞,快則40分鐘內更換、慢則7個工作日內進行更換。
而在成都刃具廠二環路高架橋下,體驗者們在成都市城市道路橋梁管理處工作人員的指導下,體驗了如何給橋梁做“體檢”,包括給橋梁打b超破、診斷、出體檢報告等。
數字化監控違章40分鐘內更換損部件
13日下午,在雙元街107號,監督員在巡查時發現有垃圾箱破損情況,監督員熟練的用“城關通”拍照取證、,同時用衛星定位系統向監督指揮中心發布確切位置,短短幾分鐘便立案成功,40分鐘內,該街道破損的垃圾箱就被工作人員更換新的垃圾箱。而這一切,也被成都數字化城市管理指揮中心的工作人員通過中心城區的監控探頭監測到。
下午14時許,參與“城管5日體驗”的10余名體驗者來到成都數字化城市管理指揮中心,記者注意到,在大廳的前方3米處,有一面面大屏幕,屏幕上有多個點的天網視頻畫面,畫面里,車來人往。后方的工作人員正緊盯著大屏幕,在這一幕幕看似平常的畫面中,發現各種違章現象。“這些點不是固定的,成都市區共有19087個監控探頭實時監控違章,而中心城區共有12260個探頭,通過在操作臺上選擇位置,可以對不同的點位進行監控。通常,主街干道、商業地段、景點周邊、出入城通道等區域,是監控的重點。”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平均每天,一個工作人員要發現20余起違章現象,“80%都是流動商販、商家出攤占道。”工作人員表示,還有部分屬于清掃保潔、亂堆放裝修物品、亂貼牛皮癬、窨井蓋損毀等。
“在這里,我感受到十足的科級感,這里的運行方式像放映大片,工作效率高的同時,還提高了環境的整合力。”體驗者饒瀚回味著剛才看到的一幕,同時,記者了解到,如果有想參加成都數字化管理指揮中心體驗的市民,可在每月最后一周到此參觀,不過要提前報名哦!
體驗者當”醫生“為二環路高架橋做”體檢“
下午,體驗者們來到刃具廠二環路高架橋下,在這里體驗了如何給橋梁做“體檢”。高空作業車伸出細細長長的“手臂”,載著兩名檢測人員和兩名體驗者緩緩升到了二環路高架橋的頂部。“今天使用的儀器是裂縫測寬儀和鋼筋位置測定儀。”成都市道路橋梁管理處工作人員介紹道,這樣通過打b超的檢測方法對二環路高架橋橋梁材料性能、結構受力狀態等進行體檢。
“二環路主線全長28.3公里,成溫主線長2.4公里,主要結構形式為鋼筋混凝土小箱梁和預制鋼箱梁橋。”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高架橋的運行具有高跨性、快速性、封閉性等特點,在橋梁管理工作中面臨者實施難度大、交通壓力大風險高等困難。不過,對此工作人員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為盡量減小交通影響,二環高架橋的檢測和維護都安排在夜間0點到5點。”該工作人員介紹,同時,用信息化手段對橋梁的關鍵部位進行實時、動態、系統的監控,“在主要關鍵部位設置各類傳感器和監控儀設備,實時監控結構的應力、應變、溫度、濕度等指標,從而及時掌握橋梁運行的安全狀況。”
“以前了解的城管工作很單一,以為就是和小商小販打交道,體驗了才指導城管工作包含的內容很多。”體驗者徐顆告訴記者,同時,在工作人員的介紹下,徐顆也了解了裂縫測寬儀和鋼筋位置測定儀的使用方法,體驗了一次當“醫生”的感覺。徐顆笑著說,“短短的時間里,通過工作人員的介紹,我知道從目前的檢測情況可初步判斷二環高架橋運行一年以來是平穩和安全的。“與此同時,記者獲悉,二環高架橋首次結構性體檢完整專業的檢測報告將在今年9月出爐。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