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環大道智能抓拍交警日罰近百萬元
數據披露引來網友熱議交警回應:罰款與創收無關
■深圳特區報記者趙新明文/圖
配備了高科技智能設備的北環大道,每天自動識別查處交通違法量2000宗左右,交警單日罰款進賬近百萬,年收入可超3億?近日,交警局公布北環交通科技管理示范路執法情況數據,引來部分網友非議。昨日,市交警局回應稱,深圳電子監控設備的建設成本和日常維護費用均由財政撥款,與罰款數額無關,更不以盈利為目的。記者同時了解到,從5天的執法情況來看,雖然北環單日查處交通違法量在2000宗左右,但以18萬輛/天的段面流量來看,平均90輛機動車才有1宗違法,而所查處到的違法中,八成為貨車沖禁令。
網友演算:北環改造三年收回成本
8月9日,我市乃至全國首條交通科技管理示范路——北環大道,其沿線高科技設備開始正式運行。8月10日,深圳交警在其官方微博上發布首日的執法情況。據統計,8月9日15時至8月10日15時,共查處各類交通違法2996宗,其中違反禁行規定2638宗、壓線111宗、不按車道行駛218宗,逆行5宗,橫穿6宗,超速18宗。
該數據一經披露,隨即引來網友熱議。其間,認證網友@陸亞明在其微博發帖稱,根據公布的數據初步估算,交警當日罰款進賬893500元。據此估算,年收入326127500元。并據此推測,北環大道改造項目總投資10億元,預計3年即可收回投資。
市民擔心:不敢開車上北環
該說法當即在網上引發軒然大波,部分市民更是對于今后在北環駕車,表示了自己的擔心和恐慌。
網友“行走中南”說:“走北環的兄弟多保重。”網友“則剛886688”表示:“鄭重要求警方,應盡快公示電子監控設備抓拍違章的細則,明明白白執法,清清白白收錢。”
與此同時,也有網友發言力挺交警。網友“付一代半”表示:“只要規范、合理、透明。沒有不支持的理由。”網友“晴天有時”直言:“不守規則的人太多,影響行車安全,該罰!只是罰款真正用之于民才好。”
交警回應:罰款與創收無關
昨日,針對網友對北環路成“創收路”的非議,市交警局做出正面回應。
“首先,早在20世紀90年代,深圳交警就在全國率先‘破冰’,提出‘收支兩條線’和‘罰繳分離’,即收入和支出分成兩條線走,所有罰款直接交財政賬戶。交通違法司機不再向交警部門直接交納罰款,違法罰款全部由銀行代國庫收取。”交警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深圳電子監控設備為道路交通安全設施的組成部分,絕非商業項目,其建設成本和日常維護費用由財政撥款支付,與罰款數額和罰款多少無關,更不以盈利為目的。
交警部門表示,在北環大道完善高科技的交通違法識別系統,其目的不是為了罰款,而是更好地用技術手段來監督和規范駕駛人的行為,以此來達到更好的社會管理效果。
記者調查:泥頭車貨車沖禁令占相當大部分
在部分市民眼中,如今的北環大道宛如“雷區”。那么,在北環大道行車,難道真的會步履維艱?就此問題,記者昨日前往市交警局科技處交通科研所,了解了北環大道成為交通科技管理示范路后五天以來的詳細執法情況。
在現場,工作人員向記者出具了北環大道近五天的違法信息統計情況表。從前5天執法情況來看,雖然北環單日查處交通違法量在2000宗左右浮動,但以18萬輛/天的段面流量來看,平均90輛機動車才有1宗違法,工作人員認為,這個查處比例其實并不高,也與實際行車情況相吻合。
工作人員說,“其實,只要司機按照交通法規正常駕車,沒有發生交通違法行為,就不會被抓拍查處。一般司機容易發生的壓線、不按道行駛等違法行為,在實際查處中的幾率并不高。事實上,單日違法查處看似量大,但其中,泥頭車、貨車沖禁令占相當大的部分。”記者發現,在單日的交通違法中,違反禁行規定占絕大部分,分別為2646宗、1865宗、1809宗、1495宗、1432宗。其余如不按道行駛、壓導流線、壓線、超速、逆行、車輛橫穿、違章停車七大違法,只占當天查處量的不到20%。
交警部門表示,改造健全北環大道的科技智能系統的目的,是為了使道路交通秩序好轉、違法持續降低等。近期,交警也將就北環大道“升級”后的階段性技術統計向社會公布。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