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傳統的交通監管數據信息采集方式相比較,RFID智能交通監管技術具有及時、準確的信息識別和采集優勢。資深分析師DanBenjamin表示,交通數據收集系統市場非常可能被無線射頻技術所取代。相信隨著RFID技術的日漸成熟和日趨完善,RFID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可以給全球的生命健康與安全提供交通安全保障。
RFID在智能交通信息化管理中的四大應用
1、RFID在不停車收費中的應用
RFID在路費征稽、高速公路或各種停車場收費中的應用體現為不停車收費。利用RFID技術,通過與銀行帳戶的捆綁,可實現電子錢包結算,不停車收費,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緩解收費站、停車場出口等因收費效率低而引起的交通堵塞,提高收費車道的通行能力,減少車輛在收費口等待時不必要的燃油消耗,降低收費口的噪聲水平和廢氣排放,減輕車輛對環境的污染程度,達到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目的。
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系統是RFID技術最成功的應用之一。將閱讀器天線架設在距收費口約50-100米的道路上方。當車輛經過天線時,車上的電子標簽被頭頂上天線喚醒,發射出車輛ID信息,如發卡商(發卡銀行)編號、車牌號、車類參數、電子標簽號等標識信息,閱讀器接受到信息后,傳送至車道控制器(后臺計算機),對進入收費車道的車輛進行電子標簽的合法性校驗,分析出車輛的相關信息,并進行通行費用計算和自動扣費,最后用指示燈及蜂鳴器告訴司機收費是否完成,不用停車就可通過。1996年、佛山市政府安裝了RFID系統用于自動收取路橋費以提高車輛通過率,緩解公路瓶頸。車輛可以在250公里的時速下用少于0。5毫秒的時間被識別,并且正確率達99。95%。
2、在交通流檢測及交通違章取證上的應用
目前,常用的道路車流檢測一般為線圈車輛檢測器和視頻車輛檢測器。線圈地下埋置技術的優點是技術成熟,易于掌握,計數精確度較高;缺點是安裝過程對可靠性和壽命影響較大,維護或安裝時會中斷交通并且會影響路面壽命,易被重型車輛、路面修理等損壞。視頻車檢技術是最近發展起來的一種車流檢測技術,在進行路面維修時一般不影響它的使用,但車流的檢測精度,以及其較高的故障率,限制了其大規模的推廣應用。
經過國內某些省份的測試,RFID智能交通管理系統的數據傳輸速率可以達到300千比特每秒,標簽移動速度(車速)可以達到300公里/小時。因此,RFID技術為道路交通流檢測提供了一種可行方案。在交通流檢測、分車型、確定道路暢通情況等道路監管上提供了較為準確的數據,同時,通過在關鍵路口設置閱讀器,可實現對于車輛沖紅燈或禁令的違章取證。這些應用,既滿足了道路交通管理者對道路交通情況的實時監管需求,又大大減少了設備建設的初期投入,以及有效降低了設備日常維護成本。
3、在交通意外救援和特殊車輛監控上的應用
通過在在主干道上、各高速公路出入口及交叉路口,設立RFID信息采集點,當車輛通過時,閱讀器得到通過車輛的ID及經過時間,形成記錄,這樣便可以準確知道車輛的行駛路線,及大概位置。一旦車輛發生突發意外,需緊急救援,而又不能描述具體事發地點時,交通管理部門可迅速根據事主提供的車牌及事發時間等線索,搜索該時段內發生意外車輛的相關行駛信息,確定大致事發地點,以方便救援隊伍及時趕赴現場實施救援,減少意外造成的生命和財產損失。
另外,根據各RFID信息采集點收集上來的車輛通過信息,大大方便了交通事故逃逸車輛的排查和跟蹤工作,同時,也為其他需跟蹤或“關注”的可疑或“特殊”車輛的監控工作提供了便利。
4、在機動車輛證照管理業務上的應用
到目前為止,國內道路交通管理上應用最為廣泛的還是電子攝像監管技術,也就是大家都熟識的“電子眼”。它可為道路交通管理提供可視圖像和大量交通管理實時信息。缺點是容易受地形、建筑物、大型車輛及其他障礙物遮擋;受天氣(如雨霧等)能見度和夜間照度等因素影響,可靠度相對較低。據相關調查,社會上部分駕駛員為了躲避“電子眼”的監管,故意遮擋、污損、涂抹機動車輛號牌,甚至出現了“克隆車”等嚴重違章、違法的行為,嚴重干擾了道路交通秩序,危害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RFID技術的應用剛好解決了這一難題,以下是兩個成功的案例:
《IT時報》2008年12月4日報道:今年10月底,廣州東莞首批安裝了“電子身份證”的150輛出租車正式投入運營。要辨別眼前駛過來的那輛出租車是否“黑車”,交通稽查人員只要設置好路障,等車輛減速通過時手持讀卡器“叮”地一聲掃描,車輛的“底細”就能摸得一清二楚。如果手持讀卡器上顯示不出資料,稽查人員就可截停該車進行檢查,以判斷是電子標簽壞了還是“克隆車”。另外,由于“電子身份證”中記錄了車輛的車號、營運公司、車型等資料,相關部門可以實時監控營運車輛是否按規定線路、站點行駛。
“四川在線”網站在2008年12月12日報道:成都市區每輛合法的出租車在尾部都會安裝有一個“電子密標”,這張“身份證”里包含了車牌號、所屬公司、顏色、有無違章記錄等唯一的車輛信息,執法人員只需用專用檢查設備對著車尾一掃,或裝有雷達的移動檢查車靠近行駛,沒有顯示信息或顯示錯誤信息的克隆車便會立即現出原形。
可見,RFID技術的應用,使車輛證照的稽核工作變得十分安全、簡便,從而大大提高了執法效率。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