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西省人大聯合南昌市人大啟動“暢通省城”系列監督活動。如今,五年過去了,這項活動效果如何?
8月23日,江西省人大“暢通省城”活動“回頭看”座談會在昌舉行。與會人員就五年來“暢通省城”活動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交流探討。據悉,省人大交辦的84條建議意見,南昌市已如期完成。
記者還從會上了解到,今年底,紅谷灘新區全面使用智慧停車系統。明年6月,智慧停車系統覆蓋全市。
停車:新建21415個泊位
一 直以來,“停車難、亂停車、亂收費”是市民反映最為突出的痛點。南昌市有關部門對此做了哪些努力?
嚴查私設泊位擅自收費行為。針對一些社會閑散人員在城區部分道路私設泊位擅自收費的違法行為,自2015年8月1日起,南昌交管局啟動了私設泊位擅自收費專項整治行動,共清除私設泊位1000余個,并查處亂停違法車輛、整治違法收費人員。其中,今年4月,重點對福州路體育館西門、環湖路(靠近陽明公園段)等反彈較嚴重的私設泊位擅自收費違法行為進行打擊,對多名違法收費人員予以治安拘留。
加快老城區停車場建設。今年,南昌將建設21415個泊位的公共停車場。同時還推動出臺公共停車場獎補政策,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公共停車場建設。作為中心城區,東湖區今年投資1.46億元新建14個公共停車場建設。目前,紫金廣場、蓑衣莢等3個公共停車場建設已完工,新增泊位617個。同時,在下正街、王家莊、五緯路等7個拆遷空地建設停車場,新增泊位800余個,有效緩解了周邊市民停車難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為使車主方便快捷地找到停車位,南昌市政停車管理有限公司今年引進了更先進的地磁智慧停車系統。據悉,車主可以運用手機APP查找占道泊位實時信息,并直接導航至所查找的停車場,同時具有微信、支付寶等多種方式線上繳納停車費的功能。目前該系統已在紅谷灘新區個別停車場試運行,今年12月份之前可在紅谷灘新區全面使用,2018年6月份可向全市推行使用。
治堵:逐步治理五類交通堵點
“治堵”是老話題了,南昌市做得怎樣?該市在座談會上表示,正逐步治理因交通管理不足、工程施工占道、停車設施缺失、道路功能不足、道路設計缺陷造成的“五類交通堵點”。
以西湖區為例,該區管轄范圍內的五類交通堵點得到有效緩解。據介紹,該區采取“科學規劃交通設置”、“拖移‘僵尸車’”、“優化機動車道”等舉措來緩解擁堵。其中,該區對朝陽中路撫生路口、桃苑大街桃花西路口、司馬廟立交北由北向南上橋口、象山南路等交通堵點實施道路優化改造,拓寬機動車道,緩解交通擁堵現象。
此外,“僵尸車”也是居民區道路的“堵塞物”之一,西湖區各街辦與交警大隊、城管等職能部門協作,對居民區內的“僵尸車”進行整治。截至目前,共拖移81輛“僵尸車”。
針對八一橋街辦區域內主要支路及小街巷因背靠商業大街,人流車流量大等原因成為易堵點,東湖區對接南昌市交管部門,制定了交通微循環組織方案,對26條符合條件的小街巷實行單向行駛、單邊停車,并釋放停車空間,改善了該區域疊山路、陽明路、撫河路的通行能力。
規劃:井岡山大道規劃BRT
井岡山大道是南昌市老城區南北向主要的客流走廊之一,沿線公交站點密集,公交運行速度慢,為此,在井岡山大道規劃了BRT通道以提高公交服務水平。
“
目前建成的人行天橋有3座,包括壇子口立交天橋、新溪橋天橋、三店小學天橋;在建的1座,為徐坊客運站天橋。待井岡山大道BRT按規劃完全實施到位,則井岡山大道BRT現狀交通壓力會得到有效緩解。”南昌市有關部門負責人說。
此外,南昌市推動了“的士港灣”五個服務點建設,包括朝陽出租車服務中心、城南出租車服務中心、高新出租車服務中心、香江路出租車服務中心、洪都大橋出租車服務中心。
建議:加大出租車管理力度
會上,省人大常委會調研組肯定了南昌市五年來付出的努力以及所取得的成效,同時也提出了一些意見建議。
‘小小出租車、城市大窗口’。近幾年,南昌市在出租車管理上有措施、有行動,但老百姓感覺效果并不盡如人意。拒載、不打表現象仍隨處可見,希望南昌市有關部門再想想辦法,加大出租車管理力度。”
“個別單位存在私劃泊位、亂收停車費現象。一些車主不愿停在外面被罰,但單位停車場的收費又過高,結果這些車主就抱著賭賭運氣的僥幸心理亂停車。南昌市應將各單位停車場對外開放,同時將私劃泊位統一管起來,并制定統一收費標準。”
南昌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敏當場表態:“這些意見建議一針見血,讓我們深有感觸。在座的每位同志、每個部門不能無動于衷。我希望在座的各職能部門都主動把這些任務領回去,認真采納意見建議,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暢通南昌’沒有結束。”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