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0日,國家發改委出臺《關于電動汽車用電價格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對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的用電實行價格優惠,意圖從充電站的每一度電成本中減免基本電費、土地出讓費等,并為即將全面開花的公共充電站定價,利用價格杠桿促進電動汽車的推廣應用。
30日,國家發改委出臺《關于電動汽車用電價格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對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的用電實行價格優惠,意圖從充電站的每一度電成本中減免基本電費、土地出讓費等,并為即將全面開花的公共充電站定價,利用價格杠桿促進電動汽車的推廣應用。
[車主感受]
新能源車充電站太少了
“我現在只能電動車開過去,汽油車開回來。”“除了家和單位,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充電站解決充電問題。”
昨天,記者采訪了三位上海電動車車主,他們共同的煩惱就是充電。
黃女士是上海市第一個拍得市區牌照的純電動汽車車主,至今沒解決充電難的問題。因為家在徐匯區,工作地點在嘉定汽車城,每天往返里程超過100公里。“我買電動汽車就是看中了使用成本低的特點。”雖然省了油費,但煩惱也多了,充電就是大麻煩,“物業、電力公司都來看過,物業說必須業主委員會點頭,電力公司沒有明確答復,最后不了了之。”黃女士說,三年半來,充電基本只能在單位解決,“要是充電站能像加油站那么多就好了!”
孫勁松剛剛開上新能源汽車,幸好是混合動力的,可以用電力驅動,也可以用汽油:“公司離家40公里,我現在只能開著電動車去上班,回家時用汽油車。”
另一位從事汽車工作的孫明則幸運多了:“我的車庫里有插座充電,單位和汽車城都可以充電,所以我的混合動力基本以電驅為主。”孫明透露,從提車到現在兩個多月,他的車開了2685公里,只用了35升油,百公里油耗只有1.3升。“這35升油大部分是上次我去蘇州時用的,去的時候用電,回來時沒電了,也沒地方充電;還有去浦東臨港,也沒辦法充電,只能用油。”孫明說,如果能夠有社會公共充電設施,就能夠實現一滴油也不用。
[電網進程]
大規模充電站建設已經開始
根據國家新能源汽車推廣規劃,2011年-2015年,電動汽車充電站規模達到4000座,同步大力推廣建設充電樁。
2016年-2020年,國網建設充電站目標高達10000座,建成完整的“四縱四橫”(四縱:沈海、京滬、京臺、京港澳,四橫:青銀、連霍、滬蓉、滬昆)電動汽車充電網絡。
上海計劃2015年建成6000個充電樁。從今年起,國家電網公司將在京港澳高速北京至湖南段全長1500公里內,平均每38公里建設一對電動汽車智能充電服務區,并將聯合南方電網公司和社會資本在2015年實現全線覆蓋。每個快充站將設4臺充電機,可同時供8輛電動車充電,一般20分鐘即可充電80%,可提供150至200公里續航里程。
不過,目前已經建成的400余座充電站幾乎處于全線虧損狀態,而車商的充電網絡往往只為自家產品服務,充電接口很難兼容。因此,第三方投資的加入,對于充電站、充電樁的發展至關重要。5月底,我國已經宣布,充電業務全面向社會資本開放。
[發改委新政]
降低準入門檻吸引投建充電站
《通知》明確,對經營性集中式充換電設施,執行大工業電價,并且2020年前免收基本電費。居民家庭住宅、住宅小區等充電設施用電,執行居民電價,并執行峰谷分時電價政策,鼓勵用戶降低充電成本。
昨天發改委出臺的《通知》,也大大降低了充電站的準入門檻。《通知》強調,將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配套電網改造成本納入電網企業輸配電價,電網企業不得收取接網費用,減輕電動汽車用戶負擔。
“這個政策降低了充電站的準入門檻,一直以來,困擾充電站企業的問題之一就是拿地。如果以加油站的模式,充電站企業拿地必須付出不菲的成本。此次出臺的政策明確了免費劃撥地塊,解決了場地問題。其次,是基本電費的問題,基本電費屬于固定成本,即不管用電客戶用不用電都必須向供電局每月支付一定的費用,免除這個基本電費,就減少了投資者前期維護充電站的成本。”高瞻新能源汽車首席財務官徐維翰表示,這意味著未來公共充電將更加便利和便宜——而這,也許正是解決新能源汽車長期充電難的重要破局之筆。(文/林勁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