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長、風險高的特點和規(guī)律,決定了科技創(chuàng)新不可能像炒股票、商品買賣那樣今天投入、明天就知賠賺。當前社會上普遍存在的“等不起”、“輸不起”的急躁浮躁心態(tài),正是科技創(chuàng)新的大敵。
“神九”與“天宮”的太空之吻,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自主掌握載人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振奮了民族精神,為國家贏得榮譽。在廣泛的贊譽聲中,也出現了一些質疑:數百億元的投資既沒有看到相應的經濟回報,也沒給百姓生活帶來什么看得見的改善。
對花費國家財政的前沿技術研究提出經濟產出、回報社會的要求,本無可厚非。然而,這種要求也應尊重科技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不宜急功近利。
俗話說得好:“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無數事實表明,一項重大研究成果從實驗探索到產生經濟回報,一般要經歷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fā)、產品小試、中試放大、批量生產等幾個階段,其間往往歷時十余年甚至數十年時間。
我們不妨看看衛(wèi)星導航的例子。19世紀后半期,就有人提出從航天技術發(fā)展衛(wèi)星導航應用的設想,到20世紀60年代開始付諸實施,約30年后開始市場化,前后歷時100多年。
以美國為例。1958年,美國開始研制“子午儀”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1964年建成并交付海軍使用。在此基礎上,美國陸海空三軍于20世紀70年代聯(lián)合研制了新一代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GPS,主要是為軍方提供實時、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導航服務;又經過20余年的研究實驗,耗資300億美元、全球覆蓋率高達98%的24顆GPS衛(wèi)星星座于1994年布設完成,GPS的市場化由此正式開始。
放長線才能釣大魚。目前,衛(wèi)星導航產業(yè)一年的產值就高達數百億美元——美國的前期投資獲得了豐厚回報。精明的美國人還估算出,在航天領域每投入1美元,就會帶來7美元的直接或間接收益。事實也證明,美國投資巨大的航天事業(yè)絕對是“賺錢的買賣”,它所獲得的不僅是技術、經濟上的回報,其對美國軍事領先、民族自信的貢獻,更是難以用金錢估量的。
技術與資本高度密集、輻射帶動性強、研發(fā)時間長、回報周期長——這大概是航天等所有高科技產業(yè)的共同特征。雖然近年來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研發(fā)—轉化周期有所縮短,但依然離不開“十年磨一劍”的厚積薄發(fā)。
除了需要厚積薄發(fā),失敗率高也是科技創(chuàng)新的一大特點。無論是基礎研究還是應用技術研究,在其研究、研發(fā)過程中,“敗多勝少”是其普遍規(guī)律。
科技創(chuàng)新雖然與經濟活動緊密相關,但又不同于單純的經濟行為。周期長、風險高的特點和規(guī)律,決定了科技創(chuàng)新不可能像炒股票、商品買賣那樣今天投入、明天就知賠賺。當前社會上普遍存在的“等不起”、“輸不起”的急躁浮躁心態(tài),正是科技創(chuàng)新的大敵。
作為科技工作者,包括科技管理者和科研技術人員,更應該意識到遵循科技一般規(guī)律的重要性,實事求是、扎扎實實,不能急于求成、急于跨越,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fā)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fā)展以及業(yè)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yè)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yè)、機構、研究員、行業(yè)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