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智慧城市建設已進入深化提質的新階段。通過大模型技術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成為推進城市從“治理”到“智理”的可行路徑之一。在此背景下,海信成功研發出“云信通城”政務大模型、“云信通途”交通大模型及“云信通行”軌道大模型,為智慧城市建設的轉型升級提供新的動能。
為發揮數據倍增效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提升城市精細化治理和服務水平,海信創新打造的“云信通城”政務大模型突破了政務領域微調數據迭代生成與自評估關鍵技術,解決了數據少、質量差及分布不均的問題,目前已在青島市大模型場景開發中率先應用,并在城管、人社、大數據局等多個部門落地。面向城市治理、市民服務、政務辦公,以小步快步方式,進行場景的快速迭代和復制,落地效果行業領先。
以城市治理為例,海信利用百萬行業高質量數據集,推出了全參訓練端側模型——數字社工,將人工經驗沉淀到大模型算法中,原有的5s的時間分撥縮到至0.1s,準確率提升至92%,事件處置效率提升53.3%,月度處理量達7萬+。
在交通領域海信打造“云信通途”大模型,并在交通管理行業知識問答、智能問數與多模態問題感知等領域開發了相應產品。其中在交通安全場景應用方面,海信打造的道路交通安全防控專家APP,能夠針對道路交通隱患排查工作量大的問題,突破多模態隱患識別技術,通過拍照或行車視頻,實現視距不良、標志遮擋、路面破損、道路開口過多等常見隱患的自動識別,將排查效率提升至傳統的2倍。
交通出行是市民日常生活的血脈,連接著每一個角落,確保著生活節奏的流暢與便捷。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向城市,海信的智能交通系統便已經悄無聲息地完成了對全城路況的全面掃描與分析,通過大數據的精準預測與AI算法的實時優化,每一條街道、每一個路口的流量都被科學調控,確保車輛能夠以最順暢的軌跡穿梭于城市之間。
在西安,海信協助升級的新一代信控系統實現宜建綠波路段的自動識別和優化,助力全市271條綠波帶的建設維護,形成綠波網36處。其中,配合微改造工程打造的“樣板路”明光路全線14個路口實行動態綠波,平均車速較原靜態綠波再度提升4.4%;曲江新區29條綠波帶組網,區域擁堵指數同比下降7.7%。
在長沙,海信通過設置感應控制、自適應優化控制,給107個路口的紅綠燈安上了會思考的“大腦”,能夠根據實時路況和車輛數量自動調整信號時間,讓綠燈損失時間降低40%以上。
在太原,海信打造信號控制中心,建成29條綠波帶,車輛行程時間縮短了約38%。
在南昌,海信對73個路口進行智能化改造,實現了信號燈自適應控制,停車延誤平均降低6.36%。
南昌市民熊先生感慨道:“雖然路上車流量依然很大,但等紅燈的時間明顯變少了!”AI算法讓市民上下班一路綠燈的暢行體驗變得越來越多。
不僅僅是自駕市民,隨著AI技術的不斷滲透與深化應用,乘坐地鐵出行的市民,他們的通勤體驗同樣發生了質的飛躍。
“以前開車往返兩地,經常擔心路上堵車或者沒地方停,現在有了地鐵,往返兩地更加方便省事。”無錫錫澄S1線開通后,無錫與江陰兩地市民“半小時通勤”的心愿終于實現了,在這條線路上,海信打造的綜合監控系統通過視頻AI技術可實現對乘客安全問題的及時發現、快速處置,全方位守護乘客安全。
圖| 錫澄線開通儀式
在青島,地鐵6號線一期開通運營,這也是海信助力打造的首條全線路覆蓋、運營場景全、智能化程度高的智慧車站線路。借助AI技術,乘務人員可以第一時間為需要幫助的乘客提供暖心服務,第一時間發現安全事件并及時處置,應急處置效率可提升30%,而車站整體運營效率能提升60%。
圖| 海信青島地鐵6號線項目工程師在車控室調試設備
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海信不僅帶去了產品、技術和標準,更為改善當地交通環境、助力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讓他們的“智慧交通夢”成為了現實。
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已有177條搭載海信車載機、76條搭載海信手持機的公交線路啟動試運行。亞的斯亞貝巴市公交服務組織信息通信技術和智慧運輸系統主任Samuel Asras說:“社區居民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更少的等待時間找到并乘坐公交車,我們認為這項技術有助于公眾合理利用時間,享受零系統故障服務。這項技術將對我們的城市意義重大。”
圖| 埃塞俄比亞客戶檢查智慧公交試運行設備
海信承建的老撾快速公交項目也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這條BRT線路對萬象城市發展意義重大。”老撾交通部部長助理兼司長本塔•沃那翁說:“海信在快速公交系統建設方面擁有豐富經驗,全面的BRT解決方案、豐富的自主開發軟硬件產品使其具有很高的競爭力。我們期待海信在萬象BRT項目中表現得更加出彩。”
從中國到世界,12個國家、188座城市市民都體驗到了海信智慧城市“黑科技”帶來的便利,也感受著海信品質服務給這座城市帶來的溫暖。
在海口,臺風“摩羯”過境,海信團隊聞令而動,全力配合客戶開展災后搶修重建工作。客戶說:“你們不畏艱難,不懼風雨,夜以繼日地奮戰在搶修一線,用辛勤的汗水和無私的奉獻,確保了交通設施的及時修復和暢通無阻。你們的辛勤表現,不僅體現了對交通事業的深厚情感和堅定信念,更彰顯了新時代交通人的責任擔當和使命情懷。”
圖| 海信海口項目組24小時輪班值守
既無畏風雨,也無懼挑戰。在青島第34屆青島國際啤酒節期間,636萬人次旅客來到啤酒城開懷暢飲。憑借技術實力和保障經驗,海信團隊充分發揮場景化指揮平臺高效指揮調度能力,協助客戶圓滿完成交通保障任務,獲得高度好評。
圖| 海信啤酒節保障團隊在客戶現場工作
在城市化進程加速的今天,如何利用科技的力量,特別是人工智能技術,來塑造更加智慧、高效、安全的城市,已成為時代賦予我們的重大課題。面對這一挑戰,海信網絡科技那群懷揣夢想與熱愛的工程師們,正以日復一日的不懈努力,探索著科技與城市融合的新路徑。
海信網絡科技總裁馬曉龍博士深刻指出:“技術永遠服務于客戶需求。我們致力于將先進的技術與客戶的實際需求緊密結合,同時深入理解行業特性,力求打造出讓客戶真正覺得好用、愿意用、有價值,且物超所值的好產品。” 在這樣的理念引領下,海信網絡科技正不斷推動著智慧城市的建設邁向新的高度。
展望未來,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持續進步,海信網絡科技將繼續深耕智慧城市領域,以科技創新為引擎,驅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讓科技之光點亮每一個城市的角落,為構建更加美好的智慧城市生活貢獻力量。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