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車路云一體化產業規模化“雙環”構建策略
趙建軍從路、網、云、車全棧技術能力到路側內容服務、車輛納管服務、數據運營服務、場景運營服務等方向的商業應用探索,深入介紹了天翼交通在車路云一體化領域的深耕成果,同時還討論了車路云一體化的技術閉環、商業閉環以及政府服務的重要性。技術閉環是車路云一體化中的重要環節,需要解決車輛滲透率問題,即如何讓更多的車輛使用路側基礎設施產生的高質量數據。技術閉環是商業閉環的前提,而商業閉環的終極目標是實現規模化。在車路云一體化的服務中,面向政府的服務是一個重要邏輯,因為高質量的基礎設施不僅服務于自動駕駛車輛,還廣泛應用于交通管理、城市治理等多個領域,能極大提升政府部門的服務能力。當前車路云一體化產業已在20城形成規模化推進之勢,天翼交通通過加強技術創新、探索多元化的商業模式、深化跨行業合作,有信心與決心推動車路云一體化技術的持續發展與廣泛應用,為構建更加智慧、高效、安全的交通生態系統貢獻力量。
同日下午,中國電信主辦“車路云一體化生態合作大會暨自動駕駛汽車運行安全與城市交通管理研討會”,中國電信集團交通物流事業部總裁沈爾健、天翼交通常務副總經理趙建軍為會議致辭。
中國電信車路云一體化生態合作聯盟盛大啟航
車路云一體化技術路線,是智能網聯汽車的重要發展路徑,同時也是推動交通產業深刻變革與全面升級的關鍵支撐。中國電信作為建設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維護網信安全的主力軍,交通強國的重要推動者和踐行者,此次與產、學、研等方向的20余家生態代表單位共同發起成立“中國電信車路云一體化生態合作聯盟”。沈爾健表示,中國電信高度重視智能網聯行業發展,自2021年起布局車路云一體化產業,已取得初步實踐成果。中國電信愿與全產業鏈伙伴合作,共同攻克核心技術,深化產學研融合,推進創新成果轉化;聚焦商業化運營,開展業務與渠道合作,共創產品應用,共享收益,構建共贏生態體系;強化資本合作,攜手政府與社會投資機構,引領試點城市構建商業模式。相信中國電信與合作伙伴能共繪車路云一體化行業發展新藍圖,開啟合作共贏新篇章,將路網云車技術閉環做得更完善、更標準。
探討車路云一體化自動駕駛車輛在城市交通的運行安全管理
車路云一體化自動駕駛車輛在城市交通的運行安全管理是一個復雜而多維的課題,需統籌車輛、道路、云端及其交互協同。會上,西部車網(重慶)有限公司總經理朱聰、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敏、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常務副主任劉學文、北京經緯恒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助理總裁薛俊亮、天翼交通技術副總經理李家文、招商智行(重慶)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博思 、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質量檢驗檢測中心(重慶)副主任譚龍、中國汽研智能網聯公司總經理助理胡孟夏等嘉賓就該議題展開討論。
李家文指出,實現大規模自動駕駛需攻克交通環境多變、基礎設施碎片化、感知設備局限、標準缺失及網絡安全等挑戰。天翼交通已基于5G超穩態聯網、云控平臺數據融合與協同、分級感知與數據服務等技術,構建了常態化運營的車路云一體化服務體系。其全息智慧道路(I4級)能讓L2級及以上車輛實現車路協同的L4級自動駕駛。同時,天翼交通也積極參與行業標準制定,為政策法規的完善與推進貢獻力量。在運營方面,天翼交通聚焦于智駕與交通管理賦能,于蘇州實施了多種智能載具協同自動駕駛輔助服務及智能交通管理輔助服務,涵蓋交通態勢分析、仿真推演、信控優化、車輛監管、自動巡檢、應急處置等功能,為蘇州智慧交通與智慧城市建設發展所帶來的突破性進展。
共話路側感知設備的創新與未來交通生態構建
在會議上,天翼交通產研中心總經理張偉攜手多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包括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院長助理王楓、西部智聯路云部部長侯學淵、源駛科技總經理周翔、中興通訊智慧交通總經理蘭波、天準科技副總裁劉軍傳以及銳算科技副總經理姜佳耀,共同探討了路側感知設備的創新以及未來交通生態的構建。
嘉賓們一致認為,路側基礎設施建設在推動車路云一體化進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要加大研發投入,不斷提升設備的智能化水平和可靠性,以滿足未來交通系統的需求。張偉介紹了天翼交通在路側感知設備方面的智能創新與應用實踐方面的突破,他表示雖然路側基礎設施已經發展多年,但是還面臨諸多困難,亟需新的路側方案,新的設備形態。天翼交通推出“基于大模型感知算法”的“輕鸞”通感算一體機,將徹底解決路側通信、感知等問題,滿足車路云一體機的路側基礎設施建設需求。
現階段,盡管車路云一體化的發展方向已經明確,但仍面臨著諸多挑戰和困難。特別是在商業閉環的形成方面,許多城市在投入大量資源后,仍然難以實現預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讓高新技術從“可用”走向“能用”,再邁向“好用”,是中國電信集團層面、天翼交通及各生態單位都在正視并在努力解決的問題。在20城規模性推進車路云產業落地的當下,天翼交通也將不斷完善和優化技術體系和服務模式,為產業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