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峰會旨在探討智能駕駛時代背景下,車載光學顯示技術的最新進展、未來趨勢以及其在提升駕駛體驗、保障行車安全等方面的關鍵作用。隨著智能駕駛技術的飛速發展,車載顯示系統已經從傳統的儀表盤、中控屏,逐步向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方向發展,尤其是增強現實抬頭顯示(AR-HUD)技術的崛起,更是為智能駕駛的顯示技術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
中汽中心作為國內外汽車行業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綜合性科技企業集團,主營業務方向涵蓋政府支撐、行業服務和消費引領三大方面,致力于推動汽車行業的技術進步與創新。中汽信科是中汽中心內部負責軟科學研究的核心子公司,在前瞻技術產業化趨勢方面具有深入的研究。在此次峰會上,中汽信科分享了對AR-HUD技術發展趨勢的深刻洞察。
在演講中,中汽中心首席專家、汽車人因與工效學專家委員會秘書長、中汽信科品牌咨詢部部長楊靖回顧了HUD技術的發展歷程。HUD產品形態的迭代,與用戶在不同智能駕駛階段對車輛信息顯示需求變化緊密相連、相伴相生。AR-HUD技術的核心優勢在于其能夠將虛擬信息與現實環境無縫結合,為駕駛員提供一個完整且高度貼合的增強現實場景。這一特性使得AR-HUD在高階智能駕駛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通過AR-HUD,駕駛員可以在視線正前方直接獲取到導航路徑、交通標志、行人提示等關鍵信息,無需頻繁切換視線,從而大大降低了行車過程中的安全隱患。
楊靖指出,AR-HUD技術的靈魂在于“AR”,其本身技術跟人因、周圍道路環境等息息相關,因此要考慮車主眼睛物理構造、與環境顯示貼合以及界面設計可用性與友好性等因素。基于此,中汽信科構建了基于用戶體驗的AR-HUD三級評價體系,提出了不同指標的技術數值建議。中汽信科建議,FOV至少要達到10°×4°的最低設計標準,達到13.3°×5°是匹配各類場景的適宜設計標準;VID決定了成像距離遠近,關系著貼合精度和眼部舒適度,VID設計至少需要達到7.5米,13米左右的虛像距離成像效果更佳。
屏幕在駕駛過程中承擔著最重要的信息獲取作用。而AR-HUD不僅能夠顯示出更加豐富的內容,還能提升駕駛安全性和舒適性。面向未來,AR-HUD符合智駕時代駕駛員對于顯示功能的需求,有望成為顯示第一屏。
最后,中汽信科建議,要加強產學研聯合技術攻關,形成行業共識,加大專項扶持力度,加快建立行業標準以及面向C端消費引領的產品評測體系。希望產業鏈上下游攜手,共同推進AR-HUD技術的產業化進程。
此次峰會的成功舉辦,不僅為智能駕駛和車載顯示技術的交流與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平臺,也為相關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注入了新的動力。未來,隨著智能駕駛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消費者對駕駛體驗要求的日益提高,車載光學顯示技術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和無限的市場機遇。
隨著第二屆車載光峰會的圓滿落幕,智能駕駛和車載顯示技術的發展也步入了新的階段。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背景下,中汽信科將繼續秉承第三方行業地位,攜手國內外同行共同推動智能駕駛和車載顯示技術的快速發展與產業化應用,為汽車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貢獻更多的力量。同時,中汽信科也將持續深化市場與消費者需求洞察的研究,為企業的戰略布局規劃、產品優化升級、技術創新突破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撐與決策參考,助力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把握發展方向,實現可持續的穩健發展。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