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已加入可穿戴設備領域的戰爭,蘋果、高通、LG也即將加入,索尼最近則發布了SmartWatch 2,甚至日產汽車也不忘攪和一下。別忘了還有Google,做為首個開發出增強現實眼鏡的公司,也可能正開發自家的智能手表。
但可穿戴設備市場真的是下一個大市場,還是只是科技公司打算在增長率下降的智能手機市場之外努力開發出來的半桶水產品。下面從設計、性能和功能等方面來指出可穿戴設備發展存在的五大障礙。
目前,可穿戴設備存在的最大問題是電池續航。Google Glass的電池在視頻拍攝下只能撐1.5至2個小時;Galaxy Gear在一般使用下續航為一天,而重度使用下則更少;Pebble有數天的續航,但它對手機電量的消耗也很大。續航問題是眾多科技產品所共有的,包括手機、平板和筆記本,但這一問題在可穿戴設備上會更明顯,如果用戶戴個眼鏡、手表都要時不時拿下來充電,會特別影響用戶體驗。
為了實現可穿戴設備的各種功能,就需要加入新的硬件來實現它們,但戴在身上的東西顯然不能太重太大,不管是Google Glass還是Galaxy Gear,都比同類的傳統產品要厚重。因而制造商需要發展新技術把這些組件變小,或是變得更美觀。
我們不管是選款手表還是眼鏡,都希望它們的外觀能夠時尚靚麗,而當這些產品智能了之后,對外觀的要求也不會下降。可穿戴設備想要吸引用戶,和時尚業的合作很有必要。
就像我們不待見那些總是戴藍牙耳機的人一樣,想像一下一個比藍牙耳機功能強大一百倍的可穿戴設備,只會更讓人討厭。例如智能手表,你戴著它去和別人聚會,結果不斷地收到短信、電話和郵件,然后你就不停地看表,這在別人眼里會被看成是什么行為,我們都清楚的。還有智能眼鏡,你看著別人就等于有個攝像頭對著他,對方顯然會感到不舒服。
一款智能手表能給我們帶來多大價值?真要跟智能手機比起來,它們真是會一敗涂地。目前智能手表最大的功能就是做為智能手機的奴隸充當“信使”,你覺得這些功能值299美元嗎?當然,有些可穿戴設備還是有著不錯的功能的,例如Google Glass的各種增強現實應用,還有Nike FuelBand,可監控健康信息。目前可穿戴設備非常需要一款殺手級的應用來讓人們掏腰包。
主流市場和粉絲市場是不一樣的,一般人在乎的是體驗,不像科技愛好者一樣對新科技有強烈的興趣,越是復雜甚至會覺得越有挑戰性。可穿戴設備要從早期用戶群拓展到主流用戶群,上面的這些障礙是必須得克服的。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