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Uber的高調入華,國內商務用車市場瞬時受到關注,巨大的市場前景,不僅惹來眾垂直平臺的垂涎,就連巨頭們也開始蠢蠢欲動,商務用車已然成為繼打車補貼后的又一爭奪點。
伴隨Uber的高調入華,國內商務用車市場瞬時受到關注,巨大的市場前景,不僅惹來眾垂直平臺的垂涎,就連巨頭們也開始蠢蠢欲動,商務用車已然成為繼打車補貼后的又一爭奪點。
繼7月阿里巴巴投資的快的打車推出“一號專車”,宣布進軍商務車領域后,騰訊(132.2,2.40,1.85%,實時行情)投資的滴滴打車也接二連三傳出試水商務車的消息,新浪科技求證后得知該消息屬實且其業務已在內測階段,但上線時間并不知曉。而就在上周,另一巨頭百度(215.09,1.58,0.74%)也宣布聯合易到用車共推商務租車服務“百度專車”。
至此,BAT相繼直接或間接介入商務用車領域,一場大戰硝煙即起。
機遇
與傳統的出租車市場相比,商務用車市場顯然還比較狹小。然而,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出行需求也有了變化,他們越來越看重體驗和服務質量。由此看來,商務用車市場或將成為交通出行領域下一座“金礦”。
統計數據顯示,僅2014年第1季度中國互聯網租車市場規模已達32.5億元,環比增長19.9%。而2013年中國互聯網租車市場整體規模為81.60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進入商務用車市場是打車平臺的必然選擇,一方面商務用車業務已形成清晰的盈利模式,即打車引流、租車賺錢;另一方面,這是搭建用車平臺入口化發展的重要一步。
如此看來,商務用車市場正從小眾需求逐步向大眾化延伸,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它會搶奪傳統出租車市場。按照一號專車總經理李祖閩的思路,商務用車領域和出租車行業用戶屬性存在根本差別,商務用車業務并不需要用降價的方式來吸引用戶。
李祖閩表示:“一號專車業務面向的是高端用戶群體,并不沖擊出租車利益體系。”因此一號專車的價格一定會高于出租車價格;加之消費者需求的不同,出租車與商務用車只是“各司其職”,以便用戶“各取所需”。
挑戰
眾人覬覦商務用車領域,人人想分得一杯羹。然如何占得一席之地?眼下,除了資金和用戶的比拼,或許服務與運營能力才是關鍵。
在李祖閩看來,商務用車市場雖然受到熱捧,但無論服務覆蓋抑或車輛數量等目前還遠遠低于預期。他向新浪科技算了一筆賬,按照百元左右客單價計算,日均十萬單的規模,換算成月營收將會超過3億元。因此商務用車市場潛力不容小覷。
然,商務用車市場除了線上移動互聯網與線下用戶之間形成良性的互動外,核心競爭力在于服務。眼下,對李祖閩和他的團隊而言,首當其沖的便是建立一整套的駕駛員管理體系。他對新浪科技表示:“目前“一號專車”已經建立了駕駛員管理體系,并有專職人員團隊監督司機的行為。因為單純的培訓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無規則不成方圓。據悉,在一號專車內部,大到司機著裝、車內衛生,小到乘客飲用水與紙巾的擺位都被事無巨細的寫進管理條例。可畢竟司機不是神,難免出現個別懈怠的情況。為此,一號專車又通過建立12個服務質量指標考量司機及服務水平,例如對司機及車輛的實時監控,對客戶的不定期回訪等。“通過服務水平,客戶滿意度等指標,來考核司機,從而制定相應的獎懲,以此激勵整個服務水平的改進與提升。這是當下我們最應該提高的地方”,李祖閩表示。
據了解,整個中國的商務用車市場規??蛇_4000億,而中國每千人擁有汽車數量為180部,加之一些地方政府相繼出臺的限購政策,商務用車市場作為共享經濟的一環,還是“有利可圖”。
對于接下來的要做的事情。李祖閩表示,目前只是一號專車發展的前期。背靠快的打車及阿里巴巴,還有很多的流量和資源可以為其所用。包括阿里的信用體系,支付體系,甚至快的大數據,高德地圖,或許都將成為一號專車未來的方向。
眼下,以易到、AA租車等為代表的商務用車市場正日趨成熟,但用戶對于商務車出行的意識還并未被喚醒。然隨著一號專車、U優打車以及百度專車的迅速崛起,或有可能開啟交通出行新篇章:通過提供差異化和靈活性的服務,培養用戶習慣,從而逐步起建立完整的用戶網絡。
由此,業內也基本共識:商務用車市場在中國發展時間不長,但速度可觀,前景巨大,但同時也是困難重重,如法律法規以及政策監管的完善、消費者出行習慣的培養、從業者服務素質與效率的提升以及整個市場多樣化、盈利模式多元化等細節部分仍需很長一段時間磨合和發展。
山芋雖甜,但也“燙手”,畢竟,國內的商務用車市場才剛剛起步,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穆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