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城市病,叫停車難,停車貴。
私家車的興起讓公共資源變得措手不及,人們努力工作為了更好地享受生活,在享受生活的同時又在忍耐“現(xiàn)代化的尷尬”——停車違規(guī)、道路擁堵、大氣污染……
解決停車問題,既要明白“特色化”解決問題,又要善于借鑒。
本期域外采風介紹國外的創(chuàng)意“停車術(shù)”,那些簡單有效、幽默睿智,或者是不可思議的停車策略,方便法門,不拘一格,讓你清新開闊。
停車,已經(jīng)成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80年代起,隨著汽車在我國的普及,車位成了一項新的建筑必備設施。由于土地成本增加,停車場逐漸向多空間,多功能,智能化方向發(fā)展。停車場修建的目的是為了使出行方便暢順,可是近幾年的停車難、停車貴、違規(guī)停車等問題困擾了老百姓,也勞煩了交通管理人員。
停車是個世界問題,不管馬路有多寬,空間多大,地下車庫有多先進,問題一直在那。有句話說“人類最大的障礙是偏見,最大的桎梏是眼睛”,在停車問題上,與其繞在原地,不如打破思維,看看國外各種令你意想不到的創(chuàng)意“停車術(shù)”。
一、百變停車場
世界最深的停車場
在英國首都倫敦的奧爾德斯加特大街下面,建有世界上最深的停車場。該停車場深度達到地下26米,共有14層,能停放小型汽車670輛。
屋頂停車場
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的一座商業(yè)大樓上,有座屋頂式停車場。這里安裝有升降機,每分鐘可運載20輛汽車到屋頂停放,大大緩解了該路段的車輛擁擠狀況。
河底停車場
在英國的泰晤士河下,兩名英國工程師設計了一座河底停車場。修建者把沉管安裝在河底,分兩層固定于河床,一共安裝了5條沉管,每條長30米,管內(nèi)可停放汽車1200輛。瑞士日內(nèi)瓦市的羅納河底停車場可停放365輛汽車,其最具特色的是洞口有6條車道與河岸公路相連接,車輛出入全部由電腦自動控制。
世界第一艘“停車場船”
日本橫濱的沿海港灣,建有世界上第一艘“停車場船”。該停車場共有3層,可停放3000輛汽車。這種特色停車場
既方便了汽車上船出海,又使汽車登陸入市區(qū)更為便捷。
停車大廈
德國波恩市建造了一座具有抗震性能的專用的停車大廈。該大廈共有14個停車樓層,一次可以停放各種汽車6000輛。
機械式停車場
兩種機械式停車場風行日本。一種是升降式停車場,由電腦操作將車輛提升到適宜的高度,再橫移至左右空間停放。其優(yōu)點是噪音低、震動小、耗電省,1分鐘可將汽車移動200米;另一種是垂直循環(huán)式停車場,將車輛停放在旋轉(zhuǎn)塔中,一個位置移動其他位置跟著轉(zhuǎn)動。優(yōu)點是停車、取車都比較方便。
坡道停車場
法國首都巴黎建造了一座別具一格的坡道式停車場。該停車場有一條引道,可直接與高速公路連接,以此減少汽車在市區(qū)循環(huán)穿梭,避免增加車流量的壓力,這種坡道式停車場可停放各種汽車2500輛。
綠色停車場
為了美化環(huán)境和凈化城市空氣,波蘭建造了一座“綠色停車場”。停車場地用有小孔的水泥板制成,小孔內(nèi)種上花草,遠遠望去一片蔥綠,把環(huán)境點綴得非常幽雅美麗,車輛停在其中,顯得十分和諧。
愛情停車場
“不是情侶的,謝絕停車。”——這是意大利那不勒斯市郊一座停車場的特殊規(guī)定,該停車場是一位老人辦的,專門為手頭拮據(jù)的戀人們設立,收費比較低,所以深受情侶的歡迎。一些收入不豐的戀人們專門開著情侶車到這里來停放。
智能停車場
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在新加坡牛車水客納街(ClubStreet)建造啟用了一個全自動化停車場,協(xié)助舒緩當?shù)赝\囄痪o張的問題。這個自動化停車場共建有四層樓高,設有140個停車位及兩個專為殘疾人士提供的車位。
駕車者只需把車子停放在入口處的大電梯內(nèi),然后走出電梯啟動停車程序,在附有觸控功能的熒屏(touchscreen)上,輸入4個號碼的個人密碼,之后系統(tǒng)就會自動尋找空置的停車位,再由輸送臺把車子移到電腦所分配的位子上。要取回車子,車主只需在等候室的觸屏上輸入個人密碼,系統(tǒng)就會自動找出車子,并通知車主應到哪部電梯取車。這個全自動化的停車系統(tǒng)很可靠,駕車者取錯車的幾率很低。
疊架汽車,縮小空間
針對埃及停車難問題,埃及引進了一套自動控制停車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是一種完全自動化控制的系統(tǒng),它是一種鋼架結(jié)構(gòu),分為多層,汽車可以疊架在一起,每輛汽車占用的空間極小,只有正常停車所需空間的一半不到。車主只要把汽車停到這個系統(tǒng)的停車臺前,并刷一下自己的身份識別卡,停車系統(tǒng)就會自動把車送到停車空位,車主取車時也只要刷一下自己的身份識別卡,車子就會自動從系統(tǒng)中調(diào)出,送到你的跟前。
這種系統(tǒng)的好處除大量節(jié)約空間外,還因它是自動控制的,不需要通風設備,不需要照明,節(jié)省了停車場開設者的經(jīng)營開支,同時因存車取車方便快捷,節(jié)約了車主大量的時間,更因這種系統(tǒng)完全避免了車主因停車街頭造成的汽車刮蹭,因而受到車主的喜愛。
最安全的停車場
沙特一些商業(yè)設施的停車管理就比較嚴格,尤其是外國人出入較多的場所,車輛進入時先要通過一條20多米用水泥隔離墩隔成的蛇形通道,入口處還有一個三角形鋼板制成的隔欄,司機要打開車輛的前蓋和后備箱,讓保安人員檢查。檢查完畢,保安人員放下三角鋼板隔欄,車輛放行進入停車場。
停車場出口沒有保安人員看守,但出口處地面上有一排向上45度角的鋼刺板,汽車從飯店駛出是順鋼刺行駛,鋼刺便會倒下,汽車順利通過。如果有車輛敢于逆鋼刺闖入飯店,車胎便會被扎破。咨詢保安人員為何采取這樣嚴格的檢查措施,保安人員稱這是反恐的需要,停車場的車輛都經(jīng)過嚴格的檢查。
二、富有彈性的停車策略
倫敦:網(wǎng)上預訂車位,不必瞎逛
倫敦市政府開辟了收費停車場網(wǎng)站,在該網(wǎng)站上列出了市中心地區(qū)露天停車場和地下及建筑內(nèi)部停車場的位置,收費數(shù)量和流量等重要信息。
車主可以在出門前,在該網(wǎng)站預訂自己需要的停車位置和時間,并輸入信用卡號碼即可,不用再到處轉(zhuǎn)悠對比價格和尋找停車位。倫敦對預訂停車位的收費,給予很不錯的折扣,最高的能夠達到40%。
巴黎:旅游淡季街道全天免費停車
巴黎地下停車場每周七天,24小時營業(yè)。而路邊的停車位,從周一到周六早上9時到晚上7時之間收費,夜間和周日免費。
收費分三個區(qū),也就是從巴黎中心向外擴張的三個大圓,每小時費用從3歐元依次遞減到1歐元。而到了八月份,在巴黎旅游客人最少,巴黎本地居民也出外避暑的時候,市區(qū)的一部分街道上可以全天免費停車,地下停車場也會降低收費。
意大利:手機付停車費,不為超時擔心
在意大利,車主們不僅可以用手機登錄專業(yè)的停車網(wǎng)站預訂停車位,還可以直接使用手機支付停車。
日本涉及停車方面的法律達五六部之多
沒車位不給上牌照。根據(jù)日本法律規(guī)定,個人或單位在買車時都必須出具擁有固定車位的證明,這種固定車位既可是自有的也可是長期租借的,車位必須在離單位或住所500米至2000米的范圍之內(nèi),否則交管部門將拒絕給新車上牌照。
給私營停車場減稅。日本政府十分重視鼓勵引導私營停車場,對營業(yè)性停車場減免稅。日本政府積極倡導“小而分散”的原則,不主張停車場的“扎堆”設立,特別是鼓勵經(jīng)營者多建立體停車場,因此在日本有的停車場只有兩三個車位。
晚上路邊停車免費。白天大城市路段設置的臨時性收費停車位最長不能超過一個小時。但是一旦到了晚上,這些停車位全部免費向車主開放。
竭力開發(fā)地下空間。日本的停車場已形成了一大產(chǎn)業(yè)。日本停車場的建設非常發(fā)達,在地皮允許的范圍內(nèi),建起2-3個或多個停車位,自用之余還可以出租。而大型停車場一般都是由企業(yè)、團體建設的,大多在高層建筑的地下一、二、三層,由專門的公司經(jīng)營。如果把日本東京所有的地下停車場連成一片,可以說東京地下還有另一座城市。
德國路側(cè)的停車標志系統(tǒng)世界最完善
德國城市的停車管理十分規(guī)范,擁有世界上最完善的路側(cè)停車標志系統(tǒng)。每個停車標志牌都指明了可以停車路段的起點、終點和時間段。停車標志牌的間隔非常密集,甚至一個路邊停車位會有兩塊停車標志牌(起點和終點)作指示。
美國在地鐵輕軌旁邊建停車場
對于每天必須進城上班的美國人來說,在市中心區(qū)的停車費用實在是一筆沉重的負擔。所以像紐約、芝加哥、波士頓等大城市的地鐵和輕軌等的郊區(qū)站附近,都有很大的停車場,居住在郊外的人只需駕車到達公共交通線上,就可以使用更為方便和省錢公交系統(tǒng)了。由于這些停車場客戶基本固定,所以價格合理,很受歡迎。
三、浮華散盡,詮釋本質(zhì)
富有彈性的停車策略、不同“品性”的停車場讓人看到的不僅是科技、創(chuàng)意和智慧,還有幽默和尊重的藝術(shù),這是不同文化滲透出來的素養(yǎng)和習慣,很值得我們研究和學習。停車的多元化讓這個世界幽默新穎、多彩可愛,但引進來的方法如果沒人買單或不解決問題,那么再多元化的創(chuàng)意也是枉然。
中醫(yī)上火的癥狀有很多表現(xiàn),比如嗓子發(fā)炎、牙齦腫痛、腸胃不通、眼睛干澀、鼻塞等幾十種不同的癥狀,用藥當然不同,即便相似的癥狀使用同樣的藥方效果還是迥異。所以,想要根治就需要一對一慢慢來,探究歷史根源,了解整體輪廓,力求杠桿解而非癥狀解。中國古代的《黃帝內(nèi)經(jīng)》既是治身,也是治國,因為大道相通。解決停車問題也是一樣,借用藥方恐怕治標不治本;試醫(yī)的機會成本太大,擇醫(yī)也不是目的;而仔仔細細診斷清楚了再借鑒,不失為一個可以考慮的實用方案。(文/雷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