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北斗在馬航失聯客機搜救行動的展開,《關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推廣應用的若干意見》等相關政策的出臺,一時間,諸多分析機構對北斗導航產業看好,認為2014年將成為北斗導航的爆發之年。
3月8日,馬航公布MH370航班失蹤地點后,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立刻啟動應急測繪保障預案,組織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相關部門的技術人員利用全球百萬數據等資料,快速編繪制作《馬航客機失聯區域圖》、《馬航客機失聯區域影像圖》等專題地圖,并通過專網傳送至國務院應急辦。
3月9日上午11時,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緊急調動的高分一號衛星獲取圖像,在位于東經105.63度、北緯6.7度為中心的20千米區域內,觀測到3處疑似漂浮物體。雖然它們并非客機殘骸,但也為搜救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恰在此際,作為去年出臺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意見》與《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的細化政策,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發布了《關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推廣應用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強調要充分認識“北斗”推廣應用的重要意義,在維護國家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推進“北斗”的廣泛應用,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的發展。一時間,諸多分析機構紛紛表達對北斗導航產業的看好,認為2014年將成為北斗導航的爆發之年。
《意見》為規模化應用掃清障礙
市場體系有點“散”,產業規劃有點“亂”,發展起點有點“低”,功能發揮有點“弱”,這是目前我國北斗導航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對此,《意見》從多個方面提出了解決辦法。
首先是要著力加強“北斗”推廣應用的統籌協調。測繪地理信息部門將積極主動與發展改革、財政、科技等部門溝通協調,統籌規劃衛星導航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應用,加強科技創新,大力促進“北斗”產業化應用。同時,要加強位置服務的數據安全監管,健全市場監督管理機制。
其次是要著力優化“北斗”應用市場環境。將協調、聯合有關部門,制定“北斗”導航與位置服務的數據安全管理制度,加強對導航與位置服務平臺及用戶位置上報行為的監管。嚴格執行地理信息保密管理各項制度,切實為“北斗”產業化應用提供安全有序的市場環境。
第三是要著力加快“北斗”地面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科技創新。將加快推進現代測繪基準的廣泛使用,為用戶提供更高精度的“北斗”導航與定位服務。全面提升位置數據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水平,充分利用“天地圖”等優勢資源,推進位置服務體系建設。將積極支持基于位置的大數據及物聯網科技創新和應用服務,促進“北斗”在衛星測繪領域的應用。加快推進高精度高動態時空基準信息應用服務、室內外無縫銜接定位服務和智能位置服務等應用技術創新,拓展“北斗”應用的深度和廣度。
最后是要著力推動“北斗”行業應用。在重大工程、重點計劃、重要領域積極研究推進使用“北斗”;在工程測繪、不動產測繪、環境監測等工程中,積極研究推進使用“北斗”;與公共安全、交通運輸、防災減災、農林水利、氣象、國土資源、環境保護、公安警務等部門積極合作,大力推進“北斗”產品和服務在這些行業及領域的規模化應用。
《意見》的提出,為加快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民用領域的推廣應用和產業化發展,為北斗導航打開更廣闊的應用市場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位置服務產業迎來爆發增長期
“師傅,您到哪兒了?……哦,那您再直走,過了紅綠燈大概50米,看見一棟白色大樓叫做‘郵電新聞大廈’的,就靠邊停下等我,我這就下來!”
這樣的對話,在同事開始用“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之后經常發生。同事也常常抱怨:現在的手機導航還是不夠精細,往往只能定位到一個路口,然后出租車司機就不知道該怎么走了。看來,這“最后100米”甚至“最后50米”的問題,已經成為移動位置服務下一步大發展的一個瓶頸。
據了解,移動位置服務目前獲取的方式有兩種:衛星導航定位以及移動通信基站定位,而應用最廣、最成熟的是衛星導航定位技術。北斗二代系統已經能為移動位置服務提供精確的位置。目前GPS系統民用的定位精度是米級,能滿足車載導航等一般應用,但若用于更精確的位置應用領域則顯不足。北斗二代系統設計定位精度為10米,建設地基增強網后可提高至厘米級,從而使精細的移動位置服務成為可能。北斗產業的發展將為移動位置服務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所包含的終端設備(包括手機、車載導航定位設備、看護監控設備等)以及服務的市場不斷擴大,將使提供位置信息的設備的普及面擴大,提供的位置服務的種類增多,促進移動位置服務的加速發展。
此前,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預計,北斗導航產業到2015年產值將超過2250億元,導航定位終端社會總持有量有望達到5億臺左右,2020年產值將達到4000億元,導航定位終端社會總持有量超過10億臺。有專家預計,2020年北斗系統應用將占據國內市場80%、國際市場20%的份額。而按照《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發展目標估算,未來7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規模復合增幅達22%,而北斗及其兼容產品的復合增幅達67%。
沿國防、行業及大眾應用順序推進
專家指出,2013年是北斗核心技術研發與示范應用齊頭并進、北斗聯盟與產業園涌現的一年,為北斗民用化進程開了一個好頭。隨著相關技術的發展,中國將迎來北斗系統應用產業化的高潮時期。2014年,業界認為北斗導航產業將沿國防應用、行業應用及大眾應用的順序推進,呈現以下趨勢:
——建設完善北斗生態產業鏈。GPS的功能十分強大,各種行業解決方案久經考驗,終端用戶忠誠度很高。北斗作為新生代導航系統,也必須打造完善的生態產業鏈,來增強客戶黏性。未來北斗生態產業鏈完善后,企業競爭的重點也將從硬件產品轉向服務質量。
——抱團拓市,寡頭出現。2013年1月,交通運輸部發布《道路運輸車輛衛星定位系統北斗兼容車載終端技術規范》、《道路運輸車輛衛星定位系統北斗兼容車載終端通信協議技術規范》,統一了運營平臺及終端產品的技術標準。隨著技術壁壘的消失,2014年各大終端廠家和平臺運營商也都會加快攻城拔寨的步伐,GPS行業也將出現行業寡頭。
——政府開放交通信息,實現動態導航。目前,車主通過車載導航系統可獲得最佳的導航路徑,但受路況信息瞬息萬變以及離線地圖不及時更新等因素影響,經常為駕駛員提供錯誤的信息。因此,為車主提供更為合理導航建議的動態導航服務成為重要的發展趨勢之一。
——汽車定位導航功能的APP化。近年來,國內外對車聯網的炒作不亞于北斗,論及ITS、物聯網,必談車聯網。各大車聯網巨頭通用的做法就是將汽車定位導航功能進行App化,融合其他車載電子設備功能,打造更人性化的車聯網平臺。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來臨,這一趨勢將更為顯著。
——眾包采集模式的推進。隨著車聯網競賽在全球范圍內展開,谷歌、百度、高德等地圖廠商作為衛星導航產業鏈上的重要成員受到市場的關注。盡管眾包地圖在我國會受一些政策的影響,但移動互聯網時代已經來臨,其發展趨勢無法阻擋。我國的相關政策也會隨著科技進步進行調整,眾包地圖一定會成為國內地圖廠商、應用商的重要模式。
——重視行業標準、法律法規建設。北斗國際化之路不可阻擋。近年來,北斗系統持續與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歐洲GALILEO等系統展開兼容與互操作協調,在系統性能監測評估、服務性能規范等方面開展合作。隨著北斗服務范圍的逐步擴大與性能的提升,北斗產業的競爭將會上升到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屆時,國內企業需利用法律、專利等手段,使北斗產業健康有序發展。